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天使到魔鬼——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献给爱米丽的玫瑰》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的女主角从一个温顺纯洁的女性转变为一个谋杀情人的疯癫女人,其命运反映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两难境地:或屈从男性做"屋中的天使",或反抗权威做叛逆的"魔鬼"。而在女性主义视野中,这种女性的异化源于女性"缺失"的身份定义:她们总是以相对于男性的身份而被定义,以致她们在被定义的同时也失去了自我。爱米丽的悲剧凸现的既是女性的悲哀,也是女性的抗争;是挽歌,也是颂歌。
作者
张方方
机构地区
苏州科技学院
出处
《作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44-45,共2页
Writer Magazine
关键词
天使
拉康
阳具
歇斯底里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英)伊丽莎白·赖特(ElizabethWright)著,王文华译.拉康与后女性主义[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2
Grosz,Elizabeth.Jacques Lacan:A Feminist Intro-duction[]..1990
3
Mitchell,Juliet.Women:The Longest Revolution in Femininity,Narrative and Psychoanalysis[].Feminist Literary Theory:A Reader.1996
4
Anders,Eric W.Feminism and the Hysteric. http://www.eric.anders.net/dissertation/feminism/html . 2004
5
Gilbert Sandra,Susan Gubar.The Madwoman in the Attic: The Woman Writer and the Nineteenth-Century Literary Imagination[]..1979
6
.Faulkner in the University[]..1959
7
Jelliff,Robert A.Faulkner at Nagano[]..1956
同被引文献
5
1
刘爱英.
从淑女到魔鬼——试从社会学批评角度看《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悲剧意义[J]
.外国语文,1998,23(2):34-37.
被引量:71
2
李红梅.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写作手法浅析[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5):63-65.
被引量:2
3
李文俊.约克纳帕塌法的心脏——福克纳六部重要作品辨析[J].国外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04).
4
肖明翰.为什么献给爱米丽一朵玫瑰?[J].名作欣赏.北岳文艺出版社,1996(06).
5
张良红.
福克纳《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之女性主义解读[J]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26(1):66-68.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3
1
何申英.
女性主义视角下对《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解读[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8):111-112.
2
李冬梅.
对《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写作手法的分析[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8):117-118.
3
陈小燕.
对《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写作手法的分析[J]
.科技视界,2016(24):109-109.
1
冯丽军.
女性的悲剧——苔丝悲剧命运再探[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22(3):61-62.
被引量:3
2
吴佳楠.
女性的伟大与悲哀——《我在霞村的时候》中贞贞形象分析[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24(7):111-114.
被引量:2
3
赵淑琴.
从林白小说看女性意识的失落[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3(6):51-53.
4
李春燕.
流传千年的《源氏物语》--浅析第20回“槿姬”[J]
.活力,2014,0(22):53-53.
5
蔺梅芳.
浅谈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异化形象[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6):18-19.
被引量:1
6
郭晓春.
女性的悲哀:读《到灯塔去》[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28(1):28-31.
7
王梅.
王安忆都市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表征——“王琦瑶”与上海心[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4,35(1):69-74.
8
徐芳.
消失、断裂与重组——后现代语境下作者-作品-读者的三角关系[J]
.华章(初中读写),2007(11).
9
韩雨彤.
《我在霞村的时候》中贞贞形象分析[J]
.青春岁月,2017,0(3):4-5.
10
丁丹丹.
萧红和毕淑敏女性意识之比较——以金枝和贺顿为例[J]
.内蒙古电大学刊,2011(6):54-57.
被引量:1
作家
2010年 第1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