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影像选择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作为中国影坛新的一代导演即第六代导演在刚登场之初就表现出叛逆的姿态,其影像选择迥异于前代导演,本文先简单追溯了百年中国影坛中导演的代际谱系,然后从人物选择的标举边缘,空间选择的碎片化都市,影像风格的摇滚特色几个方面对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影像选择风格与特点进行探讨。
作者
李正光
机构地区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
出处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12-15,共4页
Journal of Fujian Radio & TV University
关键词
第六代导演
影像
边缘
碎片
摇滚
分类号
J90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87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8
1
丁宁.
对话:中国新生代影像[J]
.电影艺术,2003(1):38-41.
被引量:12
2
韩小磊.
对第五代的文化突围后五代的个人电影现象[J]
.电影艺术,1995(2):58-63.
被引量:37
3
李皖.
这么早就回忆了[J]
.读书,1997,0(10):80-87.
被引量:18
4
孙绍谊.
寻找消隐的另一半:《苏州河》、《月蚀》和中国第六代导演[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2):88-92.
被引量:19
5
赵宁宇.
第六代:一次文化预谋[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5(1):150-152.
被引量:8
6
(美)帕克(Park,R.E.),(美)麦肯齐(Mckenzie,R.D.).宋俊岭吴建华.
7
(荷)佛克马(Fokkema,D.),(荷)伯顿斯(Bertens,H.)编,王宁等.走向后现代主义[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8
(美)理查德·A.波斯纳(RicbardA.Posner).李国庆.
二级参考文献
3
1
Vattimo, Gianni. The end of Modernity: Nihilism and Hermeneutics in Postmodern Culture[M]. Baltimore: John Hopkins Univ Press, 1988.76.
2
詹明逊.跨国公司时代的第三世界文学[J].社会文本,1986,:65-88.
3
本雅明.德国悲剧的起源[M].New York:Verso,1977.177.
共引文献
87
1
张丹.
镜像、弑父与缝合:作为李霄峰电影的《风平浪静》[J]
.电影新作,2020(6):101-105.
被引量:1
2
贾晓春.
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的美学风格[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8,23(4):11-13.
3
张彦丽,倪鑫.
论第六代电影的蒙太奇手法[J]
.电影评介,2007(2):5-7.
被引量:1
4
郑静.
青春电影的成长道路[J]
.电影评介,2007(5):10-12.
被引量:10
5
王青.
“第六代”电影人:挣扎与突围[J]
.电影评介,2006(20):3-4.
6
杨雪.
民族文化视野中的异类风景——中、韩边缘人电影比较[J]
.作家,2009(10):174-174.
7
刘尚云.
中国第六代导演“城市边缘人”的选像透析[J]
.电影文学,2008(21):35-37.
被引量:2
8
曾耀农.
中国近期电影后现代性发展[J]
.电影文学,2006(4):5-9.
9
何平.
边界 向度 位置——王开林散文的几个侧面[J]
.当代文坛,1998(5):27-30.
10
陈亦骏.
第六代电影的文化走向[J]
.当代文坛,1997(1):44-4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7
1
尹鸿,唐科.
中国电影业现状与未来展望[J]
.文艺研究,1998(4):54-62.
被引量:7
2
徐琰.
第六代电影中的异样风景[J]
.唐都学刊,2004,20(4):91-95.
被引量:1
3
朴宰亨.论“第六代”导演的电影创作[D]复旦大学,复旦大学2009.
4
戴锦华.雾中风景--初读"第六代”[M]{H}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5
程青松;黄鸥.我的摄影机不撒谎[M]{H}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2.
6
李俊.专访娄烨:"性是自然世界无法割舍的一部分”[N]外滩画报,2011.
7
林少雄.
“第五代”与“第六代”的文化策略[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0(2):36-41.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2
1
陶奕骏.
中国第六代电影导演作品的影视美学特征分析[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1(11):110-112.
被引量:1
2
李慧子.
娄烨的“电影作者”标识[J]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3(6):97-10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赵铮.
梦里花开——《推拿》的精神分析美学解读[J]
.中国民族博览,2017,0(11):201-202.
被引量:1
2
赵琦.
论娄烨文艺电影边缘题材书写的温情回归——以《推拿》为例[J]
.传播力研究,2018,0(10):71-71.
被引量:1
1
李正光.
中国第六代导演的影像话语[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45-48.
被引量:1
2
连水兴.
影像的选择与情感的表述——从当代电影的地域性诉求看其审美趋向[J]
.福建艺术,2005(1):47-48.
3
陆峰.
摄影艺术的表现语言探讨[J]
.现代装饰(理论),2014,0(4):134-134.
被引量:3
4
韩利贤.
文化虚境里的实地探索——“第五代”导演的忧患意识[J]
.青年文学家,2010,0(7X):165-165.
5
陈映芳.
视觉记录与影像选择——我看张新民的《包围城市》[J]
.中国摄影,2003,0(8):28-29.
被引量:1
6
段凌宇.
看不见的县城[J]
.书城,2007(2):83-88.
7
高名潞.
“街头前卫”与成都叙事[J]
.大艺术,2007(2):62-63.
被引量:2
8
潘登福.
地域特色文化的当代建构——彭一虹、杨贤艺本土绘画评析[J]
.美术观察,2012(8):64-69.
被引量:1
9
苏艳丽.
威尔第与普契尼歌剧创作风格的差异[J]
.电影评介,2008(17).
10
胡烨娜.
剧种艺术在剧目版本中的价值体现[J]
.音乐时空,2014(17):194-194.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