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学生压力源及压力应对方式研究综述
被引量: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体验到越来越大的压力。国内外都在上个世纪就开始对大学生的压力问题进行了关注。通过采用文献综述法从压力的概念、大学生压力源和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三个方面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现状,提出这一领域现存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作者
王红姣
机构地区
上海新侨学院 心理咨询中心
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
2007年第11期80-84,共5页
Ideological & Theoretical Education
关键词
大学生
压力
压力源
压力应对方式
分类号
G448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2
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1051
同被引文献
108
引证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98
参考文献
30
1
李虹,梅锦荣.
大学校园压力的类型和特点[J]
.心理科学,2002,25(4):398-401.
被引量:118
2
张林,车文博,黎兵.
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编制理论及其信、效度研究[J]
.心理学探新,2003,23(4):47-51.
被引量:95
3
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2003.
4
李虹,梅锦荣.
大学生压力量表的编制[J]
.应用心理学,2002,8(1):27-32.
被引量:185
5
朱逢九.
21世纪大学生心理压力探析[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6):29-31.
被引量:11
6
Rawson H E;Bloomer K;Kendall A.Stress,anxiety,depression and physical illness in college student,1999(03).
7
张春兴.现代心理学--现代人研究自身问题的科学,1994.
8
娄振山,陈沪加,伏广清.
与飞行员不成熟防御机制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2):99-101.
被引量:9
9
林春梅.
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与情绪稳定性的民族差异[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3):102-107.
被引量:29
10
张林,车文博,黎兵.
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的研究[J]
.心理科学,2005,28(1):36-41.
被引量:338
二级参考文献
142
1
韦有华,汤盛钦.
大学生应付活动的测验研究[J]
.心理学报,1997,29(1):68-75.
被引量:116
2
刘钧演,涂敏霞.
当前青年面临的压力及其应对方式[J]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16(2):18-23.
被引量:12
3
王红姣.
大学生压力源及压力应对方式研究综述[J]
.思想理论教育,2007(11):80-84.
被引量:20
4
佘瑞琴,殷荣生.
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的调查及对策[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44(1):64-67.
被引量:7
5
付宏渊.
大学生挫折承受力的调查分析[J]
.大学教育科学,1999(2):46-48.
被引量:18
6
包陶迅.
考试应付与相关因素的研究[J]
.应用心理学,1998,4(1):33-38.
被引量:4
7
马剑虹,梁颖.
管理者工作压力高阶因素结构分析[J]
.应用心理学,1997,3(2):21-26.
被引量:30
8
韦有华,汤盛钦.
COPE量表的初步修订[J]
.心理学报,1996,28(4):380-387.
被引量:49
9
钱铭怡,李宏.
客家人与北京人精神健康及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J]
.心理科学进展,1996,6(3):49-55.
被引量:11
10
俞磊.
应付的理论、研究思路和应用[J]
.心理科学,1994,17(3):169-174.
被引量:79
共引文献
1051
1
陈丽娜,孔博鉴.
高职毕业生社会支持、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江苏省4所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调查[J]
.职业技术教育,2021,42(14):74-79.
被引量:2
2
陈淑怡,俞倩,朱喆枫,李易文,王馨语.
上海市大学生心理问题调研及预防疏导——基于上海市三所高校的案例研究[J]
.作家天地,2020,0(2):95-96.
3
蔡晴晴,朱德清,李力,陈曼雪.
某校大学生压力及影响因素分析[J]
.心理月刊,2024(15):202-204.
4
张骥,张杨,王莉雯,李茂,冯莳,陈小雪.
医学生社会支持在内卷化压力与抑郁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J]
.心理月刊,2024(10):90-93.
5
李尉.
青少年抑郁:基于网络欺负的视角[J]
.心理月刊,2023(16):234-236.
被引量:1
6
王欣,李泳琪,高宇翔,李振源.
广东某高校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的需求及满意度调查研究[J]
.心理月刊,2023(9):210-213.
7
林海韵,原军超.
大学生羞怯与孤独感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J]
.心理月刊,2022(10):116-118.
被引量:3
8
邓金艳,姜淑梅.
反刍思维述评[J]
.心理月刊,2022(5):235-237.
被引量:4
9
张梦洋.
大四学生压力知觉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J]
.心理月刊,2021(23):7-9.
被引量:3
10
谢姝蕾,孟祥辉,郑明慧.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学生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关系分析[J]
.心理月刊,2021(15):24-25.
同被引文献
108
1
韦有华,汤盛钦.
大学生应付活动的测验研究[J]
.心理学报,1997,29(1):68-75.
被引量:116
2
韦有华,汤盛钦.
COPE量表的初步修订[J]
.心理学报,1996,28(4):380-387.
被引量:49
3
颜农秋.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及疏导[J]
.高校理论战线,2004(7):47-49.
被引量:35
4
李虹,梅锦荣.
大学校园压力的类型和特点[J]
.心理科学,2002,25(4):398-401.
被引量:118
5
祝淑媛.
当代大学生压力源及消除办法的探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0(2):55-57.
被引量:9
6
王雁飞.
社会支持与身心健康关系研究述评[J]
.心理科学,2004,27(5):1175-1177.
被引量:423
7
张立新.
谈谈体育与大学生健康的第三状态——亚健康[J]
.四川体育科学,2004,23(3):211-212.
被引量:9
8
王道阳.
大学生压力源的研究[J]
.交通高教研究,2004(6):46-48.
被引量:11
9
林梅,杜宁,余红.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与社会支持作用[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12):82-83.
被引量:32
10
刘玉新,张建卫,金盛华.
社会支持与人格对大学生压力的影响[J]
.心理学报,2005,37(1):92-99.
被引量:77
引证文献
20
1
杨赛赛.
藏汉大学生压力对比研究[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6):137-138.
2
戴可,李丹丹.
大学生就业压力源和应对方式性别差异分析[J]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9,29(5):63-65.
被引量:12
3
戴可,罗远翔.
大学生就业压力源、应对方式与个性相关分析[J]
.科技信息,2009(35):201-201.
被引量:6
4
冯雯.
大学生就业压力来源分析及对策[J]
.新西部(理论版),2010(11):166-166.
被引量:5
5
陈晓康.
河南省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来源、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0(7):109-113.
被引量:4
6
苏利强,鲁建明,张玮.
大学生体育态度行为与健康维度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9):1117-1119.
被引量:8
7
魏炼,雷光辉.
普通本科生、高职(专科)生就业压力源及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2):95-99.
被引量:6
8
刘俊松,唐艳超,徐利平,张舜,徐宏伟.
潜水员应对方式、应激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分析[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5):695-697.
被引量:11
9
李洪.
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研究——基于西华大学管理学院的调查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12(3):77-81.
被引量:3
10
张霞,樊文汉,章甜,冯丹.
地方高校大学生压力源的调查研究——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10):244-246.
二级引证文献
98
1
花军,张东.
高职学生学业压力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21,39(1):63-66.
被引量:4
2
李晓乐,王一伊,潘晓云,刘璇,刘婕.
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医学心理学课程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
.心理月刊,2024(14):213-216.
3
王依然,赵晗玥,李舒怡,武大伟,刘彦君,于千.
医学生心理压力来源探索与应对策略[J]
.心理月刊,2023(24):72-74.
被引量:3
4
高慧,王振肖,苏颖,陆运清.
大学生心理弹性、自我管理与就业焦虑的关系[J]
.心理月刊,2021(1):30-32.
被引量:20
5
刘帅,肖兴政.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家校合作研究[J]
.当代家庭教育,2024(11):47-50.
6
王红姣.
大学生压力源及压力应对方式研究综述[J]
.思想理论教育,2007(11):80-84.
被引量:20
7
钟新,卜玉静,王菲.
大学生就业压力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1):62-63.
8
周立平,高清源.
护生实习意向调查分析[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11,18(1):98-99.
被引量:3
9
邓永超.
农业高校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性别差异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24-127.
被引量:8
10
王玉杰.
河南省大学毕业班学生就业压力的调查分析[J]
.开封大学学报,2011,25(2):61-65.
被引量:1
1
丁梅.
以学生为主体 加强素质教育[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0(36):51-51.
2
梁胜.
教师职业倦怠及调整策略[J]
.新西部(理论版),2007(09X):192-193.
被引量:2
3
陈锐.
论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与探索[J]
.职业,2015,0(2):36-37.
被引量:1
4
李茜,李沐珍.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J]
.现代企业教育,2015,0(2):297-297.
5
丁梅.
以学生为主体,加强素质教育[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6(30):16-16.
6
张和平,陈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亚太教育,2015,0(2):103-103.
被引量:2
7
朱小燕.
校长要以“感动”来赢得管理[J]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8(8):15-15.
8
陆红弟.
浅谈中职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
.新校园(中旬刊),2015,0(10):185-185.
9
姬苡萱.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压力[J]
.青春岁月,2016,0(9):74-75.
10
李恒.
大学生压力及其应对研究综述[J]
.科技信息,2007(9):17-17.
被引量:15
思想理论教育
2007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