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五四时期的社团
被引量:
8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the time of May 4th Movement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五四时期,各种社团组织相继产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社团繁荣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有影响的社团,社团组织也遍布全国各地,促进了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对五四时期政党的运作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地位的确立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对中国的前途命运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
黄英
赵伟华
机构地区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社团管理研究》
2009年第4期1-3,共3页
关键词
五四时期
社团
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
分类号
K261.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62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37
参考文献
8
1
少年中国学会.《会务报告》第3期,1919.
2
黄修荣.中国20世纪全史,2001.
3
查看详情.,1918(02).
4
周太玄.关于参加发起少年中国学会的会议.五四时期的社团(一),1979.
5
毛泽东选集,1991.
6
曲广华,王富国.
试论五四时期社团繁荣的原因[J]
.北方论丛,1998(4):102-105.
被引量:3
7
吴因.
高校学生社团和学校机构的良性互动——以活跃在金陵科技学院图书馆的社团活动为例[J]
.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1(3):143-145.
被引量:1
8
孟庆恩.
高校学生社团及其教育功能的实现[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4):58-61.
被引量:32
二级参考文献
6
1
黄英,赵伟华.
五四时期的社团[J]
.社团管理研究,2009(4):1-3.
被引量:8
2
金陵科技学院图书馆.读者协会动态[EB/OL].http://lib.jitedu.cn:88/NTPT-web/.2011-1-25.
3
金陵科技学院.图书馆[EB/OL].http://www.jit.edu.cn/agencypage_lib.aspx,2011-1-25.
4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课题组,翟思成,李丁.
高校社团活动开展状况的调查[J]
.中国青年研究,2008(4):54-57.
被引量:24
5
刘文,孟庆恩.
社团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J]
.中国冶金教育,2009,14(5):67-69.
被引量:5
6
薛勇,李伟明,刘荣.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社团文化的互动效应[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9):75-76.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62
1
李蕊.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活动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14):211-212.
被引量:3
2
陆寿娣.
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反思[J]
.长江丛刊,2020,0(1):143-144.
3
张万茂.
践行科学发展观,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益[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12):5-8.
4
田慧萍.
试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意义[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2):17-20.
被引量:4
5
肖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性质与特点研究[J]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5):74-76.
被引量:3
6
张国茹,卜忠政.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基层的“选举好人”[J]
.兰台世界(上旬),2012(8):94-95.
7
宋平伟.
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成功实践和经验总结[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2,14(5):28-31.
8
何洪兵.
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探讨[J]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3(1):62-65.
被引量:2
9
于立贤,刘新宇,陈立进,吴桂兰.
社团的分类及对体育社团的意义[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1,18(4):7-9.
被引量:12
10
张侃.
学缘所系:20世纪初厦门大学国学院的研究设想与学术传承[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0-85.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21
1
文秋林.
大学生社团建设的文化与心理审视[J]
.求实,2005(z1):282-283.
被引量:7
2
刘心坦.
试论龚自珍的个性解放思想[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10):85-87.
被引量:1
3
耿云志.
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个性主义[J]
.社会观察,2004(11):55-57.
被引量:1
4
金陵科技学院图书馆.读者协会动态[EB/OL].http://lib.jitedu.cn:88/NTPT-web/.2011-1-25.
5
金陵科技学院.图书馆[EB/OL].http://www.jit.edu.cn/agencypage_lib.aspx,2011-1-25.
6
朱伟,马毓轩.
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及作用分析[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80-82.
被引量:5
7
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5,中青联发[2005]5</a>[Z]2005.
8
江苏团省委学校部《江苏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报告》,2004年6月.
9
王洋.
浅析大学校园社团文化建设[J]
.科教文汇,2008(8):28-28.
被引量:8
10
何军.
试论高校学生社团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载体作用[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2008(2):69-71.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8
1
孟庆恩.
高校学生社团及其教育功能的实现[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4):58-61.
被引量:32
2
吴因.
高校学生社团和学校机构的良性互动——以活跃在金陵科技学院图书馆的社团活动为例[J]
.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1(3):143-145.
被引量:1
3
许青云.
论高校学生社团特点分析和发展路径探析[J]
.大观周刊,2012(33):167-168.
被引量:1
4
王凡,徐世平.
高校学生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探究[J]
.学理论,2012(21):190-191.
被引量:1
5
黄鹏,钱佳媛,杨琳莉.
大学生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联系[J]
.商情,2015,0(24):207-208.
6
黄小雪,田利军.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自由观”的转变——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J]
.党政研究,2019,0(3):37-45.
被引量:1
7
焦立涛,臧琰琰.
民办高校社团活动对校园文化作用研究[J]
.中华少年,2016,0(18):5-6.
8
陈文联,涂序国.
结群索权:五四时期女子社团探析[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2):13-1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7
1
李蕊.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活动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14):211-212.
被引量:3
2
陆寿娣.
卫生类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建设反思[J]
.长江丛刊,2020,0(1):143-144.
3
黄英,赵伟华.
五四时期的社团[J]
.社团管理研究,2009(4):1-3.
被引量:8
4
王运东.
开发高校学生社团育人功能的探索[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2):129-132.
被引量:5
5
朱玮.
试论社团活动对提高高职学生素质的作用[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4(4):74-76.
被引量:4
6
刘恒,李楠.
书院社团发展的路径初探[J]
.新西部(下旬·理论),2012(8):61-61.
被引量:1
7
唐雯,邱璟.
试论高校学生社团的文化功能——兼论学生社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6):146-149.
被引量:8
8
肖徽样.
高校学生社团社会化与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
.科教文汇,2012(3):179-180.
9
张奕.
政治理论型社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
.教育教学论坛,2013(15):255-256.
被引量:3
10
黄曼霞.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活动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1):120-123.
被引量:4
1
芥茉.
“权力”的滋味儿[J]
.中华魂,2013(23):47-47.
2
海纳.
权力的滋味[J]
.学习月刊,2014(7):19-19.
3
蒋义.
领袖眼里的青年[J]
.高中生(作文),2010(4):38-38.
4
姬建民.
权力的滋味[J]
.领导之友,2013(7):45-45.
5
李从渊.
为自己的失败而高兴[J]
.中学文科(高中),2008(10):30-30.
6
《我相信中国的前途》[J]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2016(6):64-64.
7
曲广华.
五四社团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地位的确立[J]
.北方论丛,2007(6):91-94.
被引量:5
8
陈奇.
张治中为周恩来、邓颖超喜结伉俪办喜宴[J]
.社会科学战线,1997(2):172-172.
9
范德伟,庄兴成.
简论抗日战争对国共关系的影响[J]
.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3):1-6.
10
林卫国.
陈嘉庚访问延安[J]
.文史月刊,2010(9):71-73.
被引量:1
社团管理研究
200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