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例证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课堂语言是教学的桥梁 ,也给学生运用语言以影响。中学语文课堂语言除了要具备课堂语言普遍要求的精确性、科学性外 ,还要具备情感性、启发性。 课堂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 ,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都必须以语言作媒介 ,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 ,并开启心智 ,陶治情操 ,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正因为如此 ,课堂语言为历代教育家所重视。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提出 :“善歌者 ,罕譬而喻 ,可谓继志矣。”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 ,高度的语言修养是提高时间效益的重要条件。”课堂语言有别于日常生活中的口语 ,也有别于纯粹的书面语 ,是口语和书面语的有机结合 ,因而有其自身的一些要求。中学阶段 ,是学生语言能力发展与成熟时期 :中学语文课堂语言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一种媒介、也不仅是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工具 ,还成为广大中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 ,这给它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中学语文课堂语言除了首先要讲究准确精炼、符合逻辑规律的科学性以外 ,还要具备如下几个主要方面的艺术性要求。一、具备情感性。语文教材的每一篇文章 ,都倾注了作者大量的感情和心血。“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阅读欣赏也是一种接受感情的活动 ,也主要是“以情会文”、“披文入情”。动之以情 ,传授高深的感情 ,就是语言教学的特征所在。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以富有情感的语言 ,再现作品的情境 ,使师生双方不仅在理智上产生共鸣 ,同时也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例 1 .一位教师在教学《故乡的榕树》时深情地说 :“乡思是一曲古老的歌 ,背井离乡的游子们从古唱到今。李白‘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马致远‘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而舒兰则端着一杯‘乡色酒’叹道 :‘你满 ,乡愁也满。’同学们 ,你们有些也是远离故乡的人 ,有没有想起故乡那绿草如茵的山坡 ,苍翠欲滴的小树林 ?……今天 ,我们就去看一看《故乡的榕树》。”这样 ,学生对故乡的怀念被唤醒。带着相似的情绪走进了课文。这里 ,教师正是借助充满情感的课堂语言 ,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自然转移到对课文的体验上的。例 2 .有一位教师讲《灯》这课 ,在总结画面含义时 ,先用彩色笔画出一个宫灯样 ,然后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说 :“风雨夜归灯象征人间温暖之灯 ,灯光漫射 ,温暖无限 ;风雪夜行灯象征希望之灯灯光漫射 ,希望永在 ;哈里希之灯象征亲情之灯 ,灯光漫射 ,亲情永恒 ;希洛之灯象征爱情之灯 ,灯光漫射 ,爱情永远 ;友人被救之灯是生命之灯 ,灯光漫射 ,生命永存。”在用诗化语言述说的同时 ,一边板书 ,宫灯左边板书加“·”的词语 ,右边板书加“—”的词语 ,说到“灯光漫射”时就在黑板上用“→”号把宫灯左右的画面内容和含义连起来。每一个学生都被诗化的课堂语言和诗化的板书设计吸引了 ,每一个学生都在体验着“灯”带给人们的希望光明 ,咀嚼着作者写作的高妙之处 ,有的还由衰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形成了课堂高潮。证实了古人所说的“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莫始乎言 ,莫切乎声 ,莫深乎义。”二、具有启发性。启发性指课堂语言要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引导他们积极开动脑筋、独立地去获取知识 ,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处于“愤”“悱”的状态。例 3.有位老师在执教《谏唐太宗十思疏》时 ,对文中这一层次“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是这样进行启发的 :师 :这一层一开始就用了一个疑问句。是魏征对这个问题有疑问吗 ?生 :不。这是个设问句 ,作用在于引起读者的思考。……紧接着这个疑问句后头 ,魏征就自行回答了问题 :关键在帝王身上。师 :对。回答的四个句子 ,在修辞上有什么特点 ?生 :分别是两组对偶句。师 :从内容上来看呢 ?生 :构成鲜明的对比。师 :对。再仔细看看 ,是怎样对比的 ?“在殷忧”和“既得志”是———生 :前后地位变化的对比。师 :对。“竭诚以待下”和“纵情以傲物”呢 ?生 :前后态度不同的对比。师 :说得好。那么“胡越为一体”与“骨肉为行路”呢 ?生 :后果不同的对比。这六问 ,一环扣一环 ,先着眼于整体发问 ,然后从形式问到内容 ,最后从地位、态度、结果方面层层细问 ,逐一解决 ,学生对这层意义、写法自然就了然于胸了。这样课堂启发性的语言 ,要求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深入。一开始设计一些较易的问题 ,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再慢慢引导他们向深度探知。当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排疑难 ,扫障碍 ,领略到题旨后 ,他们便会有“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欣喜感。例 4.一位老师上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一课 ,分析“原来如此 !……”时是这样启发的 :师 :鲁迅在叙述柔石等 2 3位烈士遇难 ,且柔石身上中了十弹之后 ,仅用“原来如此”四字表达感情 ,是否太轻描淡写了 ?生 :不是。因为后面有省略号。师 :联系前文看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生 :对反动派无比气愤 ,对烈士无比悲痛。师 :那为什么不用抒情句直接写出来 ?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是鲁迅先生悲痛气愤无以复加 ,说不出话。当问及感叹号在这有什么作用时 ,很多学生仅停留在“起强调作用”上 ,老师就进一步启发 :“如此”代指什么 ,学生明白后就自然而然明白感叹号
作者 王月根
机构地区 江西吉水中学
出处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56-58,共3页 Journal of Nanch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关键词 情感 启发 生动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8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