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霍州矿区地裂缝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以霍州市地裂缝分布区的地质环境背景条件为基础,分析近年来煤炭开采与地裂缝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得出煤炭长期开采所形成的采空区是地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雨水的冲蚀、地下水的疏干加速了地裂缝的扩展。通过对采空区分类、采空区地裂缝分布特征与形成机理的系统分析,确定该地区地裂缝具有非构造属性,并据此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研究结果可为当地环境条件的改善、地质灾害的治理提供依据。
作者
顾江海
周长松
张相财
刘冬梅
机构地区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新区城市建设局
太原理工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岩土工程勘察院
出处
《地下水》
2012年第6期155-157,共3页
Ground water
关键词
采空区
地裂缝
煤矿
地下水
防治措施
分类号
P642.76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0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277
同被引文献
40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33
参考文献
12
1
王连国,陆银龙,杨新华,高峰,张华磊,李海亮,杨峰.
霍州矿区地应力分布规律实测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0,29(A01):2768-2774.
被引量:26
2
Zhou CS,Zheng XQ,Zheng LY. A study o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coal-mining ground fissures in the south-west of pingyao[A].Switzerland,2011.1341-1344.
3
王景明.地裂缝及其灾害的理论与应用[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8.
4
刘天泉.
矿山岩体采动影响与控制工程学及其应用[J]
.煤炭学报,1995,20(1):1-5.
被引量:213
5
康建荣;何万龙;胡海峰.山区采动地表变形及坡体稳定性分析[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6
晋华,郑秀清.
山西霍州西部地裂缝地质灾害成因分析[J]
.自然灾害学报,2006,15(5):28-31.
被引量:4
7
张志康,单仁亮,王连国,陆银龙.
霍州矿区煤巷围岩稳定性分类与支护对策研究[J]
.矿业安全与环保,2011,38(3):17-20.
被引量:5
8
王晋丽,康建荣.
山区采煤地裂缝的成因分析及预测[J]
.山西煤炭,2007,27(3):7-9.
被引量:6
9
周书东,王小霞,李廷芥.
煤田开采诱发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J]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3):351-354.
被引量:18
10
王永清.
矿山顶板安全管理分级的思考[J]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2004,21(4):27-29.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50
1
景锋,盛谦,张勇慧,罗超文,刘元坤.
中国大陆浅层地壳实测地应力分布规律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6(10):2056-2062.
被引量:105
2
吕义清.
煤矿开采诱发的地质灾害特征分析——以太原西山矿区为例[J]
.地球科学进展,2004,19(S1):254-257.
被引量:22
3
刘王堂,侯朝炯.
我国缓倾斜,倾斜煤层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的研究[J]
.煤炭学报,1989,14(3):21-36.
被引量:23
4
司双印,张运备,马敬杰,贺留兰,秦世昌.
采煤塌陷区生态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4,15(3):11-16.
被引量:15
5
张延新,蔡美峰,王克忠.
平顶山一矿地应力分布特征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23):4033-4037.
被引量:40
6
李洪,蒋金泉,张开智.
回采巷道围岩分类的模糊聚类分析方法[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5,25(1):12-16.
被引量:27
7
张延新,蔡美峰,欧阳振华.
地应力与巷道布置关系的理论研究[J]
.岩土工程技术,2005,19(2):93-97.
被引量:22
8
赵继银,张传信.
构造应力场对深井巷道围岩稳定的影响[J]
.金属矿山,2005,34(5):21-23.
被引量:20
9
刘天泉.
矿山岩体采动影响与控制工程学及其应用[J]
.煤炭学报,1995,20(1):1-5.
被引量:213
10
孔宪立,胡德富.
采空区地表斜坡变形破坏类型及其运动机制[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3(3):247-252.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277
1
张强.
某铁路立交桥采空区稳定性评价[J]
.四川建筑,2019,39(6):92-94.
2
郭向前,李超,张奡,胡胜勇,刘应科,康建宏.
采空区瓦斯地面定向钻井抽采效果分析[J]
.煤炭工程,2019,51(11):42-45.
被引量:2
3
张玉娟.
浅析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以谭家山煤矿为例[J]
.区域治理,2018,0(40):89-89.
4
樊华,李日新,李红艳.
双鸭山煤矿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J]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8(6):44-45.
被引量:2
5
刘文生,苏仲杰,王森林.
浅部开采地面塌陷对井下危害及防治[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1,12(1):43-46.
被引量:2
6
赵德深,范学理.
矿区地面塌陷控制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1,12(2):86-89.
被引量:9
7
陈道志,杨素改,杨松.
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确定方法与实践[J]
.采矿技术,2014,14(3):53-54.
8
刘贵,刘治国,张华兴,尹润生.
泾河下综放开采隔离煤柱对覆岩破坏控制作用的物理模拟[J]
.岩土力学,2011,32(S1):433-437.
被引量:7
9
李树清,何学秋,李绍泉,张书金,颜智,解庆雪,丁勇.
煤层群双重卸压开采覆岩移动及裂隙动态演化的实验研究[J]
.煤炭学报,2013,38(12):2146-2152.
被引量:35
10
冯军,谭志祥,邓喀中.
黄土沟谷下不同位置开采对地裂缝的影响研究[J]
.煤炭技术,2015,34(3):108-110.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40
1
贾开国,吴德明.
浅层地震在煤矿采空区地裂缝勘查中的应用实例[J]
.工程勘察,2008,36(S2):122-124.
被引量:4
2
邵龙义,肖正辉,何志平,刘永福,尚潞君,张鹏飞.
晋东南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古地理及聚煤作用研究[J]
.古地理学报,2006,8(1):43-52.
被引量:84
3
陈新国,胡朝阳,安岚.
湖南省某煤矿采空区地表变形成因分析[J]
.西部探矿工程,2006,18(2):97-99.
被引量:4
4
邵龙义,鲁静,Tim Jones,Rod Gayer,尚潞君,深志军,张鹏飞.
桂中晚二叠世碳酸盐岩型煤系高有机硫煤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J]
.煤炭学报,2006,31(6):770-775.
被引量:16
5
穆志宏.
浅析煤矿地质灾害及其防治[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8):263-264.
被引量:17
6
董来启,李峰,武艳丽,张玲.
煤矿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的探讨[J]
.科教文汇,2008(12):192-193.
被引量:19
7
秦勇,姜波,王继尧,吴财芳,傅雪海,韦重韬,侯泉林,琚宜文.
沁水盆地煤层气构造动力条件耦合控藏效应[J]
.地质学报,2008,82(10):1355-1362.
被引量:79
8
邵龙义,肖正辉,汪浩,鲁静,周俊.
沁水盆地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聚煤模式[J]
.地质科学,2008,43(4):777-791.
被引量:49
9
来平义.
对煤矿采空区塌陷进行的分析[J]
.山西建筑,2009,35(15):102-103.
被引量:8
10
李侠.
陕北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889-10890.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8
1
陈力,代伟.
煤矿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研究[J]
.广东科技,2013,22(8):141-142.
被引量:9
2
雷志明.
煤矿地质灾害特征分析及防治措施[J]
.技术与市场,2014,21(7):310-311.
被引量:7
3
汪校强.
地裂缝特殊地形环境下的煤矿区岩土勘察[J]
.江西建材,2015(6):217-217.
4
任广进.
煤矿地质灾害的特征分析及防治策略[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6(10):91-91.
被引量:8
5
王鹏举.
煤矿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研究[J]
.科技资讯,2016,14(24):27-27.
被引量:5
6
刘宝东.
煤矿地质的环保应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1):116-117.
7
车青松,黄文辉,久博,郝睿林,孙启隆,雷涵.
沁水盆地霍州矿区石炭-二叠纪煤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J]
.煤炭科学技术,2022,50(9):138-146.
被引量:5
8
牛俊庭,李绪萍,周琛鸿.
棋盘井利民煤矿采煤地裂缝封堵试验研究[J]
.能源与节能,2023(4):48-5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3
1
熊海波,崔丽霞,林书茂.
煤矿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的解析[J]
.中国科技博览,2014(6):540-540.
被引量:2
2
杨俊瑞.
煤矿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J]
.技术与市场,2014,21(5):154-154.
被引量:4
3
罗运辉.
煤矿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研究[J]
.山东工业技术,2016(2):73-73.
4
罗媛媛.
贵州省威宁县疙瘩营勘查区地质灾害分析[J]
.煤炭技术,2016,35(4):117-119.
被引量:2
5
田成东,王传兵.
煤矿地质灾害特点与防治探析[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17(15):7-7.
被引量:4
6
彭洁.
煤矿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研究[J]
.华北国土资源,2017(3):116-117.
被引量:4
7
田艳军.
煤矿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J]
.能源与节能,2017(10):185-186.
被引量:3
8
刘宝东.
煤矿地质灾害以及防护措施[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8(2):79-80.
被引量:7
9
乔雷.
煤矿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研究[J]
.内蒙古煤炭经济,2018(8):106-106.
被引量:3
10
朱富伟.
煤矿地质灾害特征及其相关防治措施[J]
.民营科技,2018(9):51-51.
被引量:3
1
夏玉成,樊怀仁,胡明星,刘铁铭.
霍州矿区断层构造的分形特征[J]
.西安矿业学院学报,1997,17(1):22-24.
被引量:10
2
杨章贤.
和县绰盛路滑坡成因机制分析与防治对策[J]
.低碳世界,2015,5(1):96-98.
3
樊怀仁,夏玉成,侯恩科,巨天乙.
矿井陷落柱的分布规律及其预测[J]
.西安矿业学院学报,1994,14(2):190-194.
被引量:3
4
王玉环,刘全仁.
灰色系统理论在霍州市优化水源地评价中的应用[J]
.地下水,1994,16(2):51-54.
5
张骏,高秀君,李侠,赵强,金涛,江兴旺,文丽敏,何林.
霍州矿区隐伏断裂(带)活动性氡气测试成果解释分析[J]
.高原地震,2000,12(1):16-21.
被引量:15
6
李曦滨,常辉.
山西省霍州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及矿井充水条件分析[J]
.中国煤田地质,2007,19(A02):34-37.
被引量:17
7
李先贵.
霍州矿区区域地质构造应力-应变场解析[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2(3):14-16.
被引量:3
8
王兴祥,孙健.
我国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的分布特征与成因机制[J]
.科技视界,2013(20):150-150.
被引量:1
9
于军,王晓梅,苏小四,余勤,于军,王晓梅,苏小四,余勤,于军,王晓梅,苏小四,余勤,于军,王晓梅,苏小四,余勤.
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分析[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34(2):236-241.
被引量:27
10
李武俊.
霍州矿区南下庄煤矿下组煤开采水文地质条件研究[J]
.中国煤田地质,1997,9(1):49-51.
地下水
201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