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音乐社会学视野中的西方早期宗教音乐发展分析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早期宗教音乐发展过程中,来自教廷的和世俗的两种势力构成了双重推动,成为发展的外在动因和基础。随着格里高利圣咏的发展,尤其是复调宗教音乐出现之后,"形而下"的非理性情感表述愈来愈成为创作主流,而这种源自对自由无限向往的本能冲动无意识地成为中世纪宗教音乐发展的内在动因。于是,神性诉求渐渐失衡于人性表达,原来关注于神性感悟的理性也渐渐聚焦到感性成分日益增强的音乐本体上,早期宗教音乐在发展中逐渐背离了其存在的初衷,源自人本的创造精神最终以音乐特有的手段宣告了对神性的超越,而艺术音乐的孕育和成长成为这一超越的直接结果。
作者 郑艺 钱今帼
出处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86-89,共4页 Journal of Yunnan Arts Universit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伊沃·苏皮契奇;周耀群.社会中的音乐:音乐社会学导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 2阿尔伯特·甘霖;赵中辉.基督教与西方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 3保罗·亨利·朗格;顾连理;张洪岛.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
  • 4安德鲁·威尔逊·狄克森;毕炜;戴丹.基督教音乐之旅[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 5姚亚平.西方音乐的观念——西方音乐历史发展中的二元冲突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 6奥古斯丁;周世良.忏悔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 7保·朗多尔米;朱少坤.西方音乐历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
  • 8钱亦平;王丹丹.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