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臭椿沟眶象在北京地区的发生及防治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观察,对臭椿沟眶象在北京地区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作者
胡东崴
仇兰芬
王建红
机构地区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
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出处
《园林科技》
2012年第3期24-25,共2页
Science & Technology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关键词
臭椿
臭椿沟眶象
沟眶象
蛀干害虫
分类号
S763.3 [农业科学—森林保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3
1
孙占林,冯怡.
臭椿沟眶象生物学特性与综合防控技术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7):37-37.
被引量:4
2
武大勇,张勋,安海龙,杨晓,彭吉栋,刘鹏艳.
衡水湖湿地园林树木臭椿沟眶象发生状况调查[J]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1):1-3.
被引量:4
3
葛腾.
臭椿沟眶象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J]
.森林病虫通讯,2000,19(2):17-18.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李应华.
红叶椿园林应用与病虫害防治[J]
.科技信息,2008(28).
被引量:1
2
刁志娥,丁福波.
云斑天牛在白蜡树上的发生与防治研究[J]
.华东昆虫学报,2004,13(2):49-52.
被引量:21
3
秦魁兴.
臭椿沟眶象对千头椿的危害及其防治[J]
.昆虫知识,1996,33(5):279-279.
被引量:5
4
徐珍萍.
臭椿——抗污染能力强的树种[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20):282-283.
被引量:14
5
王翠香,房义福,吴晓星,胡丁猛,臧真荣,李成凯,徐玉玲,肖广忠.
21种园林植物对环境污染物吸收净化能力的研究[J]
.山东林业科技,2006,36(6):11-13.
被引量:12
6
[1] 萧刚柔.中国森林昆虫(2版)[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590~591.
7
江尧桦.臭椿沟眶象的发生与防治[J].昆虫知识,1990,27(4):222.
8
江尧桦.臭椿沟眶象的发生和防治.昆虫知识,1990,27(4):222-222.
9
慕德宇.
极具开发潜力的城区绿化树种——臭椿[J]
.山东林业科技,2007,37(6):90-91.
被引量:11
10
吕中伟,王东升,王鹏,许领军.
突尼斯软籽石榴栽培技术[J]
.果农之友,2008(10):19-19.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12
1
倪同良,李福双,李志勇,王曼.
臭椿主要病虫的危害及其综合治理对策[J]
.林业科技,2004,29(6):24-25.
被引量:12
2
胡春玲.
臭椿沟眶象在兰州地区的发生规律及防治药剂筛选[J]
.甘肃农业科技,2011,42(8):21-23.
被引量:1
3
于倩倩,陈冲,刘振凯,孙耀武,曹川健,宝山,温俊宝.
宁夏灵武市沟眶象发生特点[J]
.应用昆虫学报,2012,49(4):1005-1009.
被引量:7
4
李建明.
衡水湖湿地研究综述[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6):10-12.
被引量:5
5
储家淼,钟泰林,黄珊珊.
3种杀虫剂对白蜡绵粉蚧和臭椿沟眶象的防治效果[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3,30(3):459-462.
被引量:5
6
杨春兰.
根部埋药法对椿树斑衣蜡蝉防治效果研究[J]
.北方园艺,2014(11):111-113.
被引量:8
7
杨舟斌,田树军,焦建锋,曹川健,温俊宝.
沟眶象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测定[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0(2):185-189.
被引量:1
8
张建英,贾龙,张化.
正交实验优选沟眶象甲壳素的超声波提取工艺[J]
.生命科学研究,2018,22(5):355-362.
被引量:4
9
谭诗蓓,季英超,文超,温俊宝.
臭椿沟眶象幼虫消化道解剖方法[J]
.环境昆虫学报,2019,41(1):208-214.
10
覃艳妮,郑惠中,郭文娟,杨开朗,温俊宝.
臭椿沟眶象成虫越冬场所选择的关键因子[J]
.环境昆虫学报,2020,42(4):925-937.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2
1
张秀玲,马桂花,王浩德.
检疫性枝干害虫臭椿沟眶象[J]
.植物检疫,2007,21(3):175-176.
被引量:4
2
杨贵军,雍惠莉,王新谱.
沟眶象的生物学特性及行为观察[J]
.昆虫知识,2008,45(1):65-69.
被引量:16
3
申洁梅,刘占朝,张万钦,范增伟,刘国顺.
臭椿研究综述[J]
.河南林业科技,2008,28(4):27-28.
被引量:16
4
马金平,李建国,王文华.
臭椿沟眶象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
.林业实用技术,2009(10):30-31.
被引量:3
5
安旭,王素琴,郑丽芳.
氯胺膦防治沟眶象、臭椿沟眶象效果初探[J]
.河北林业,2010(1):39-39.
被引量:2
6
李正荣,黎学仁,梁建宁.
臭椿沟眶象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2010,51(4):30-31.
被引量:5
7
孙占林,冯怡.
臭椿沟眶象生物学特性与综合防控技术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7):37-37.
被引量:4
8
刘浩,梁香丽,李德家,宝山,沈瑞清,许效仁.
宁夏沟眶象越冬虫态分布研究[J]
.林业实用技术,2011(11):41-42.
被引量:4
9
于倩倩,陈冲,刘振凯,孙耀武,曹川健,宝山,温俊宝.
宁夏灵武市沟眶象发生特点[J]
.应用昆虫学报,2012,49(4):1005-1009.
被引量:7
10
吴韶寰,王建国,郎杏茹,孙普,邢丽荣,何泽玉.
宁夏地区沟眶象 臭椿沟眶象综合防控技术初探[J]
.农业与技术,2012,32(6):50-5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张志伟,阙怡,马新,张诚.
臭椿沟眶象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研究[J]
.西部林业科学,2019,48(3):104-109.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王新亮,李延升,刘凤华,朱红梅,顾娜.
滨州市城区行道树长势衰弱的原因及对策[J]
.滨州学院学报,2019,35(6):66-70.
被引量:4
2
史亮,郝乃凤,彭建,王树山,李金武,肖兴翠.
香椿害虫的为害类型与防治建议[J]
.四川林业科技,2020,41(5):121-126.
3
马天驰,温俊宝.
取食臭椿不同部位对沟眶象和臭椿沟眶象成虫消化解毒酶的影响[J]
.环境昆虫学报,2023,45(5):1446-1454.
被引量:1
4
侯宝宏,冯刚刚,陈源,马永祥.
油橄榄多孔横沟象田间防治试验[J]
.中国林副特产,2024(4):6-8.
1
史玉功,王安敏,孙秀珍,高希武.
沟眶象的发生与防治措施[J]
.植保技术与推广,1994,14(1):15-15.
被引量:3
2
张霞,丁学利,张玉.
臭椿沟眶象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J]
.宁夏农林科技,2001,42(6):30-30.
被引量:7
3
王建国,郎杏茹,孙普,雷银山,张学义,吴韶寰.
宁夏引黄灌区沟眶象及臭椿沟眶象生物学习性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12):33-34.
被引量:2
4
杨贵军,张建英,雍惠莉,于有志.
沟眶象纤维素消化酶的分布及金属离子对其活性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057-5059.
被引量:2
5
杨贵军,雍惠莉,王新谱.
沟眶象的生物学特性及行为观察[J]
.昆虫知识,2008,45(1):65-69.
被引量:16
6
刘建枫.
臭椿沟眶象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2010(22):30-31.
7
倪同良,李福双,李志勇,王曼.
臭椿主要病虫的危害及其综合治理对策[J]
.林业科技,2004,29(6):24-25.
被引量:12
8
杨舟斌,田树军,焦建锋,曹川健,温俊宝.
沟眶象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测定[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0(2):185-189.
被引量:1
9
李正荣,黎学仁,梁建宁.
臭椿沟眶象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2010,51(4):30-31.
被引量:5
10
刘浩,梁香丽,李德家,宝山,刘红霞,沈瑞清.
宁夏沟眶象越冬习性分析研究[J]
.中国森林病虫,2012,31(2):14-15.
被引量:3
园林科技
201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