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探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运用管理学理论,就如何调动非营利组织中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出看法。同时,对特殊的非营利组织——高校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提出建议。
作者
黄燕
机构地区
国际小水电中心综合处
出处
《高教与经济》
2009年第4期60-62,共3页
Higher Education & Economy
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
高校
人力资源
激励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刘波.
高校薪酬制度探究[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94-96.
被引量:4
2
李红霞,任祖林.
构建优质组织文化 塑造学校事业共同体[J]
.中国教育学刊,2009(2):55-57.
被引量:4
3
房敏,李天鹰.
柔性管理及其在教师管理中的运用[J]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8,25(1):68-69.
被引量:4
4
罗公利.
中国高校是非营利组织[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3):87-93.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曾湘泉,赵立军.
我国高等学校工资制度的历史沿革[J]
.中国高教研究,2004(B09):5-11.
被引量:44
2
杨团.
美国非营利组织管理[J]
.中国民政,1999(10):41-42.
被引量:18
3
洪志钧.
“无为而治”思想下的高校教师管理[J]
.江苏高教,2001(5):97-98.
被引量:5
4
卢宝祥.
柔性管理:教师激励的新视角[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7(4):69-74.
被引量:36
5
杨团.
沪港非营利组织比较研究报告[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3(6):52-58.
被引量:7
6
陈晓春,廖进中.
非营利组织是实现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平台[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4):37-40.
被引量:9
7
陈磊.
高等学校学术权力的反思与建构[J]
.高等教育研究,2002,23(4):65-68.
被引量:38
8
刘敏,杜治平.
构建新型的高校教师薪酬激励机制[J]
.管理观察,2007,0(4):86-87.
被引量:11
9
赵沁平.
分析发展趋势 研究发展战略 积极推进大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J]
.中国高等教育,2003(8):3-6.
被引量:37
10
刘智运.
现代大学:积极引领先进文化的发展[J]
.中国高等教育,2003(12):25-26.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14
1
柳泳.
浅谈我国公立大学的经营[J]
.黄山学院学报,2008,10(1):122-124.
2
史东风.
简论高校图书馆电子文献服务[J]
.现代情报,2009,29(9):86-87.
3
崔德明,吴娜.
高职院校教师弹性管理的内涵与外延研究[J]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9(6):38-42.
4
崔德明,吴娜.
高职院校教师弹性管理内涵与外延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09(23):31-32.
5
李薇,王磊.
原型化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8(2):138-141.
被引量:1
6
徐国权,沈燕明.
“购买服务”: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路径选择[J]
.中国高教研究,2010(8):70-71.
被引量:3
7
孙艳普.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薪酬体系研究与设计[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13(1):106-109.
8
陈亮.
高校薪酬制度的现状及可行性研究[J]
.新课程(下),2010(12):101-101.
被引量:1
9
储小妹.
基于激励机制的高校薪酬制度探讨[J]
.现代企业教育,2012(10):107-108.
被引量:5
10
宋继东,宋薇薇.
“真·美”课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学管理文化的构建[J]
.教育科学研究,2013(12):14-18.
被引量:2
1
张秉钧.
新时期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途径探寻[J]
.甘肃高师学报,2006,11(4):65-68.
被引量:6
2
冯利伟.
西部地区高校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4,26(23):80-82.
3
习星,梅紫萍.
建立合理的高校体育教师人力资源激励机制[J]
.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8(11):96-97.
被引量:5
4
黄斯琦.
论独立学院人力资源激励机制[J]
.人力资源管理,2015(3):132-132.
5
华志丰.
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与高职院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J]
.教育与职业,2005(1):36-38.
被引量:8
6
宋吉利.
浅析高校学生组织激励机制的构建[J]
.经营管理者,2013(11X):258-258.
被引量:2
7
许薇莉,何颂.
运用管理心理学加强院校教师队伍建设[J]
.知识经济,2008(3):132-132.
被引量:1
8
孙伟.
运用管理“三论” 提高教学效率[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09,0(12):32-32.
9
李蔷.
实验室建设是打造精品课程的重要途径[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5(4):71-73.
10
刘文明,张先铎,崔永梅.
强化管理是加快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J]
.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14-16.
高教与经济
200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