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校第二专业教育的反思与探索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开展第二专业教育对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部分高校在第二专业教育方面特色不够,导致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与第一专业教育趋同,教学效果不理想。在第二专业教育中应当强调因材施教,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上,要开设具有本校特色,且能与第一专业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互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的运用,确保第二专业的教育质量。
作者
朱秀娟
机构地区
浙江工业大学法学院
出处
《高教与经济》
2008年第1期56-60,共5页
Higher Education & Economy
关键词
第二专业教育
教学改革
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分类号
G64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25
1
吕小艳,韦红桦.
办好辅修专业之我见[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S2):123-124.
被引量:3
2
刘华东,郝志杰.
双学位培养工作的回顾与思考[J]
.石油教育,2004(4):31-34.
被引量:5
3
陈荣庆,喻高航.
第二专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宜春师专学报,1994(4):56-58.
被引量:1
4
张红岩.
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关于高等学校双学位及主辅修制度的思考[J]
.中国科技信息,2005(13B):158-158.
被引量:5
5
黄玉飞.
高校双专业教学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
.江苏高教,2005(5):54-56.
被引量:5
6
丁善耘.
对我国高校第二专业现状的思考[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6):162-164.
被引量:15
7
尉健慧.
推行主辅修制和双学位制的实践[J]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6,16(4):73-74.
被引量:8
8
陈学敏,漆玲玲,刘焰.
双学位本科教育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7(2):26-28.
被引量:60
9
浙江工业大学毕业办公室就业信息.
10
王峰,张彦丽.
双学位本科教育定位研究[J]
.教育与现代化,2008(1):28-33.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8
1
危祖园,郭扬,谭丹,黄仁斌.
关于学生对双学位满意度的调查[J]
.区域治理,2018,0(28):287-288.
2
骆芙蓉,陆旺金,房三虎,梁慧玲,黎小青.
完善辅修和双学位本科教育的几点思考[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0(24):12-13.
被引量:6
3
王红玲.
我国高校第二专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析[J]
.中国成人教育,2008(21):69-70.
被引量:9
4
朱再春.
高校实施辅修、双学位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10):45-47.
被引量:6
5
顾芳芳,洪皓轶.
新闻学专业学科联动教育的思考——以浙江工业大学新闻学专业为例[J]
.新闻知识,2013(1):46-48.
被引量:2
6
贾莉,刘银燕.
高校双专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以浙江财经大学为例[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4):11-12.
被引量:1
7
沈余倩,李秋.
关于独立学院大学生辅修第二专业情况的调查研究[J]
.北方文学(下),2015,0(11):121-122.
8
王庆贺,袁文华.
学生辅修第二专业现状调研及教学质量提升机制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19,28(3):97-103.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27
1
骆芙蓉,陆旺金,房三虎,梁慧玲,黎小青.
完善辅修和双学位本科教育的几点思考[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0(24):12-13.
被引量:6
2
周玮,邱霖宇,惠慧,徐荣鹏.
高校辅修、双学位教育研究[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7):197-198.
被引量:3
3
杨楠,邱丽颖,王琨.
高校第二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因子和优化分析[J]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1(1):53-55.
被引量:1
4
贾莉,刘银燕.
高校双专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以浙江财经大学为例[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4):11-12.
被引量:1
5
徐欣萌.
对目前高校辅修、双学位教育的几点思考[J]
.广东教育(职教),2013(6):32-33.
被引量:1
6
钟子亮,范英杰.
会计学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的缺陷与对策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3(6):155-158.
被引量:2
7
孟彩云.
第二专业的教学特色与问题思考[J]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4(1):80-81.
被引量:1
8
钟琼.
高校本科双学位教育发展趋势研究[J]
.长春大学学报,2014,24(2):252-254.
被引量:8
9
钟子亮,范英杰.
会计学专业双学位人才培养的缺陷与对策研究——以青岛大学为例[J]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14(1):39-42.
10
陈雪飞.
西部地州院校双专业教学管理工作探析[J]
.文教资料,2014(9):157-158.
1
王红玲.
我国高校第二专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析[J]
.中国成人教育,2008(21):69-70.
被引量:9
2
粘永昌.
高校第二专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5):132-132.
被引量:1
3
杨艳霞.
授人以鱼、渔、欲?——论高校第二专业教育的三个层次[J]
.法制与经济(中旬),2011(5):144-146.
4
孟彩云.
第二专业的教学特色与问题思考[J]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4(1):80-81.
被引量:1
5
袁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第二专业“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探讨[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7):45-46.
6
项贤明.
我国高校应试行第二专业注册入学制度[J]
.中国高教研究,2003(7):29-30.
7
廉震亚,段轩如.
高等专科学校实施第二专业教育的思考[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8(1):1-5.
被引量:2
8
戴宁,颜曼莉.
培养双专业复合型中学教师的探讨[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1995,22(2):30-32.
9
陈荣庆,喻高航.
第二专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宜春师专学报,1994(4):56-58.
被引量:1
10
姜秀英.
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探索新模式学分制[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1(3):49-50.
高教与经济
200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