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迪特·海茵茨希著《走向联盟的艰难历程:1945—1950年苏联与中共关系研究》
被引量:1
出处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83-185,共3页
Historical Research
二级引证文献36
-
1隋淑英.论“一边倒”政策的历史局限性[J].齐鲁学刊,2004(6):48-54. 被引量:4
-
2王琛.试论1949—1951年中国的印度政策与西藏的和平解放[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9(2):63-74. 被引量:16
-
3沈志华.中苏同盟、朝鲜战争与对日和约——东亚冷战格局形成的三部曲及其互动关系[J].中国社会科学,2005(5):172-188. 被引量:27
-
4李仁.混输泵的正确选用[J].中国石油石化,2006(17):61-61.
-
5沈志华.斯大林、毛泽东与朝鲜战争再议——根据俄国档案文献的最新证据[J].史学集刊,2007(5):51-65. 被引量:12
-
6沈志华.把断裂的历史链条连接起来——《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1—3册)的史料价值拾粹[J].党的文献,2008(4):59-68. 被引量:4
-
7沈志华.寻索真相:建国之初中共的几项抉择——《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提供的最新证据[J].中国图书评论,2008,31(9):4-16.
-
8徐思彦.走向破裂的结盟:中苏同盟研究的新进展[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3(5):142-150. 被引量:2
-
9王连芳.《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协定》签订和终止事略[J].新疆地方志,2008(4):56-62. 被引量:1
-
10沈志华.求之不易的会面:中苏两党领导人之间的试探与沟通——关于中苏同盟建立之背景和基础的再讨论(之一)[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1):1-13. 被引量:11
-
1栗广.“冷战史新研究”的源起、特征及发展走势论析[J].理论月刊,2013(5):75-79.
-
2余伟民.进入更具“国际史”内涵的冷战史“新研究”境界——《冷战同盟及其困境》评述[J].冷战国际史研究,2008(3):233-236. 被引量:1
-
3载文.特立独行 成就独特──陈兼博士的学术之路[J].国际观察,2001(4):58-59.
-
4曲升.十年沉思推力作,高屋建瓴发机杼——评《美国外交思想史(1775—2005)》[J].历史教学(下半月),2008(11):106-110.
-
5王娟娟.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7,44(6):48-49.
-
6赵庆寺.美国危机管理的历史记述——《尼克松政府对中东危机的政策研究》评介[J].美国研究,2016,30(4):155-160.
-
7余伟民.国际性与本土性:冷战的双重逻辑——读《冷战与革命》[J].冷战国际史研究,2006(1):212-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