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纳米技术与防护服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纳米材料具有与传统晶体和非晶体材料完全不同的独特性质,因此,纳米技术在电子学、光学、化工、陶瓷加工、生物工程和医药学等领域得到应用,并相继取得重大进展。纳米技术在防护领域的应用尚属科学实验阶段,但随着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化学、纳米生物学。
作者
吕晖
李健
出处
《非织造布》
2013年第5期92-93,共2页
Nonwovens
关键词
纳米技术
防护服
纳米材料学
纳米化学
纳米电子学
非晶体材料
纳米生物学
纺织品
陶瓷加工
纤维材料
分类号
TB383.1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2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7
1
陈冀胜.化学、生物武器与化学装备[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3.
2
崔作林.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3
孙海峰,孙玉锁.
纳米技术/材料与核生化防护[J]
.国外防化科技动态,2003(2):21-24.
被引量:5
4
左言军,余建华,黄启斌,赵建军.
纳米技术在防化领域的研究进展[J]
.防化研究,2003(4):73-75.
被引量:2
5
陈焕祺.
防毒服研究发展方向的思考[J]
.防化研究,2003(4):51-55.
被引量:8
6
张建春,梁高勇.
生化防护材料的探讨[J]
.中国劳动防护用品,1999(2):24-27.
被引量:4
7
李和国,刘斌,李雷,李小银,刘江歌.
生化防护服材料技术[J]
.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06(3):25-28.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
19
1
王海军,王月兴.
集体防护系统研究进展[J]
.海军医学杂志,2007,28(2):168-170.
被引量:2
2
田涛,段惠莉,吴金辉,郝丽梅,杨荆泉.
国内外生化防护服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J]
.医疗卫生装备,2008,29(7):29-31.
被引量:21
3
黄晓梅,李秀明,李雷.
透气防毒服内层材料的吸湿透气性能研究[J]
.上海纺织科技,2009,37(6):25-27.
被引量:1
4
王来力.
高性能防护服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
.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09(3):20-22.
被引量:22
5
周红伟,高强,季涛.
新型防毒服吸附层的结构开发及其防护性能研究[J]
.产业用纺织品,2009,27(8):12-15.
被引量:3
6
吴金辉,田涛,林松,郝丽梅,王政,杨荆泉.
正压生物防护服研究进展[J]
.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09(5):14-17.
被引量:10
7
刘长军,田丰,孙秋明,张彦军,李钒,刘圣军.
生化集体防护隔离与转运帐篷的应用现状研究[J]
.医疗卫生装备,2010,31(7):33-35.
被引量:6
8
吕晖,李健.
纳米技术与防护服[J]
.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13(4):15-17.
被引量:1
9
赵宴辉,全晓鹏,聂亚杰,李龙.
舰船集体防护系统体系及防护等级划分[J]
.船海工程,2013,42(4):123-126.
被引量:6
10
韩丽丽,齐秀丽,于孟斌,徐莉.
新型生物防护材料研究现状与发展[J]
.广州化工,2013,41(24):24-25.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26
1
山崎义一,刘辅庭.
超纤维的应用扩展和技术开发进展[J]
.合成纤维,2012,41(5):48-51.
被引量:2
2
杨继欣,张前枝.
仿生学在作战防护军服中的应用[J]
.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10(2):24-26.
被引量:4
3
汪万起.
个体防护用品新秀[J]
.劳动保护,2011(10):90-91.
被引量:1
4
陈振宏,梁宏伟,李瑞洲,刘超,孙晶晶.
芳砜纶混纺防护服织物的设计及性能研究[J]
.棉纺织技术,2011,39(11):1-4.
被引量:13
5
吕海荣,韩大伟.
高性能纤维在软质防弹服材料中的应用[J]
.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12(2):13-15.
被引量:7
6
吴雯.
防辐射服装的发展[J]
.纺织科技进展,2012(2):19-21.
被引量:6
7
孙景海,左浩.
国外核化生战剂防护装备技术的发展[J]
.医疗卫生装备,2012,33(7):73-77.
被引量:15
8
翼德.
新型轻质高强度防弹衣问世[J]
.纺织装饰科技,2012(3):21-21.
被引量:2
9
勤宝.
可防地雷挡子弹的战衣[J]
.纺织装饰科技,2013(3):16-16.
被引量:1
10
吕晖,朱宏勇,程昊.
生化防护服的发展概述[J]
.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14(3):19-21.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1
1
李汉堂.
防护服的发展及发展趋势[J]
.现代橡胶技术,2019,45(5):1-11.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6
1
刘静,温涛,颜丽,李雅彬,刘洪臣.
由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引发的关于口腔科防护服的选择与思考[J]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20(3):178-183.
被引量:1
2
陈诗萍,陈旻,魏岑,王富军,王璐.
医用防护服的构效特点及其研发趋势[J]
.纺织学报,2020,41(8):179-187.
被引量:20
3
顾玉培,刘其霞,葛建龙,季涛,吴嵩彬.
轻质高阻隔化学防护复合面料的制备及性能[J]
.棉纺织技术,2021,49(7):1-5.
被引量:3
4
于学智,贾艳梅,张月.
基于COVID-19的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综述[J]
.染整技术,2021,43(7):6-10.
被引量:6
5
吴红,李丽,樊争科,权国明,郭晶.
化学防护服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
.合成纤维,2021,50(12):27-30.
被引量:6
6
随明俐,刘艺,冯栗,於暘.
相变材料在医用防护服中的应用前景[J]
.科技与创新,2022(13):156-158.
被引量:3
1
朱国庆.
纳米技术在消防技术领域的应用前景展望[J]
.安防科技(安全管理者),2005(1):42-45.
被引量:3
2
张乃光.
半透明体标本的拍摄技术[J]
.影像科学与实践,1993(1):44-46.
3
三菱重工提出玻璃和陶瓷加工新方案[J]
.玻璃,2013,40(9):51-51.
4
梁晶晶,刘永姜,吴雁,郭以伟.
超声加工技术及其在陶瓷加工中的应用[J]
.机械管理开发,2008,23(1):63-64.
被引量:12
5
梁勇.
纳米微粒在医药学中的应用[J]
.中国粉体工业,2005(5):3-5.
被引量:1
6
州州.
真情真色彩鲜活一百年——见证“世纪鸿彩K3”耐光纳米颜料墨水的诞生[J]
.广告大观(标识版),2005(11):53-54.
7
刘邦华.
数码相机的高清摄像功能和摄录机的比较[J]
.摄影与摄像,2013(4):125-126.
8
潘慧,冯方.
高效压电陶瓷加工原理探讨[J]
.液压与气动,2011,35(4):93-96.
9
徐勇,李楠.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J]
.材料导报,2007,21(F05):11-13.
被引量:2
10
刘长江,杨云川.
气流磨粉碎颗粒分析[J]
.中国粉体技术,2004,10(1):31-33.
被引量:8
非织造布
2013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