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自我身份追寻的心路历程——探析拉尔夫·艾里森小说《看不见的人》主题思想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拉尔夫.艾里森的巨作《看不见的人》于1952年出版,讲述了一位黑人青年寻找自我身份的故事。为了突出对自我的寻求与发现这一主题,作者针对分析自我经历和生存社会,提出了主人公追寻自我的过程,也正是他的梦想破灭的过程。
作者
乔艳
机构地区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外语系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5-16,共2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看不见的人
自我身份
追求
主题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
1
陈晓菊.
荒谬的极限处境与自我追寻——《看不见的人》之存在主义解读[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23(5):21-25.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7
1
ELLISON,R.看不见的人[M].任绍曾,译.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4.
2
任生民.西方现代悲剧论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
CHESTER A,HOWARD V.The Art of Fiction-Ralph Ellison[J].The Paris Review,1955(8):1-20.
4
SARTRE,J P.Existentialism and Humanism[M].MAIRET P Trans.New York:Haskell,1948:28.
5
O'MALLEY R.The Craft of Ralph Ellison[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0:80.
6
任绍曾等译,拉·埃里森著.《看不见的人》(文学出版社,1984年).
7
谭惠娟.
论拉尔夫·埃利森对神话仪式中黑白二元对立的解构——兼论拉尔夫·埃利森文学话语中的祖先在场[J]
.外国文学研究,2007,29(4):87-96.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7
1
衡方方.
论《看不见的人》中自我与黑人民族文化的觉醒[J]
.北方文学(下),2011(5):33-34.
2
朱立明,郭英凯.
论《看不见的人》中的自我发现之旅[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0(12):77-77.
3
付洁.
在参差交错中求同存异——对《看不见的人》中的多重原型解读[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36(4):39-41.
4
罗雨.
黑人的呐喊:重读拉尔夫·埃里森的《看不见的人》[J]
.芒种(下半月),2016,0(4):68-69.
5
王姝.
从存在主义视角解读《看不见的人》[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1(12):9-11.
6
李希平.
《慈悲》的存在主义解读[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34(10):86-87.
7
安华.
荒谬的世界 自由的追寻——《已知的世界》中摩西的存在主义解读[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3(3):277-278.
同被引文献
5
1
丁易.
慈善与礼物圈——从拉尔夫·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的主题谈起[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25(3):11-13.
被引量:1
2
时贵仁.
自我的丧失 人生的悲剧——拉尔夫·艾里森小说《看不见的人》主题思想探折[J]
.理论月刊,2011(2):130-132.
被引量:4
3
王倩,计艳辉.
看不见的“我”与看得见的成长——《看不见的人》自我成长主题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2):141-143.
被引量:1
4
魏萍.
突破矛盾冲突的枷锁——小议《看不见的人》的主题[J]
.才智,2010,0(21):177-177.
被引量:2
5
董靖历.
论美国黑人的“无形”困境、“无形”根源与自强之路——拉尔夫·埃利森《看不见的人》主题分析[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8(7):121-124.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唐卫华.
寻求迷失的身份——解读《看不见的人》的思想主题[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3(1):41-4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李明霞.
寻找自我和个性:从后现代主义角度重读《无形人》[J]
.文学教育,2020,0(4):58-60.
1
许梅英.
《看不见的人》的象征意蕴赏析[J]
.作家,2013,0(03X):58-59.
2
王 军.
论小说《看不见的人》中的伪装与反伪装[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2(4):37-40.
被引量:2
3
翟耀,武娜.
拉尔夫·艾里森《看不见的人》的深刻寓意[J]
.文学教育(中),2014(1):52-52.
4
梁志健.
《看不见的人》中的黑人音乐[J]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7):21-23.
被引量:4
5
程虹,仝艳平.
浅谈拉尔夫·艾里森小说《看不见的人》的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J]
.青年文学家,2014,0(6Z):84-84.
6
丁易.
慈善与礼物圈——从拉尔夫·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的主题谈起[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25(3):11-13.
被引量:1
7
高晨霞.
《看不见的人》中的象征意象探寻[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8(3):46-46.
8
杜爱民.
另一些人(外一篇)[J]
.福建文学,2006(11):52-56.
9
宋金花.
小说《看不见的人》中视觉等象征手法的应用[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2):109-111.
被引量:2
10
衡方方.
论《看不见的人》中自我与黑人民族文化的觉醒[J]
.北方文学(下),2011(5):33-34.
山东社会科学
2012年 第S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