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李贽的“真人观”及其对当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启示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明朝中晚时期出现了一股追求"真人"的热潮,包括李贽在内的尚真派文士对"真人"情有独钟,评价甚高,是他们做人的最高理想和道德境界。联系当前的道德教育要想走出传统的模式,走出目前所面临的种种困惑和误区,就有必要对道德教育中形而上的层面作出必要的反思和转变。笔者认为当前在青少年道德教育中,以"真人"教育为基础和重点,以完善和发展道德人格为目标,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68-71,共4页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共引文献9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