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民族识别”的两个问题刍议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民族识别简述及带来的思考民族识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由政府牵头、学者参与对我国的民族状况进行调查从而使之清晰化的一个包含着政治、学术性质的事件。在民族识别过程中,斯大林的民族理论是识别的理论基础。
作者
王兰永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56-58,共3页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民族识别
族群认同
少数民族
保安族
民族概念
国家力量
复杂性
解构与建构
四个阶段
意识形态
分类号
C95 [社会学—民族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6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65
同被引文献
9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5
参考文献
6
1
明跃玲.
也论族群认同的现代含义——瓦乡人的民族识别与族群认同的变迁兼与罗树杰同志商榷[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4(6):57-61.
被引量:10
2
菅志翔.
国家构建中的族群身份转换——以保安族为例[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5):85-91.
被引量:6
3
段伟菊.
大树底下同乘凉——《祖荫下》重访与西镇人族群认同的变迁[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1):39-45.
被引量:17
4
黄英.
“白马藏人”族源探析[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0(4):62-69.
被引量:30
5
王红曼.
我国民族识别工作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标准[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6-10.
被引量:7
6
赵薇.
55个少数民族的识别过程──访民族学家施联朱教授[J]
.中国民族,1999,0(3):52-54.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36
1
马曜.
南诏大理史研究的新途径──评张锡禄《南诏与白族文化》[J]
.云南社会科学,1996(1):50-53.
被引量:5
2
张永家,侯自佳.
关于“瓦乡人”的调查报告[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5(1):109-115.
被引量:15
3
刘援朝.
汉族移民与白族大姓制度[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0(2):50-53.
被引量:1
4
王辅世.
湖南泸溪瓦乡话语音[J]
.语言研究,1982,2(1):135-147.
被引量:22
5
王希恩.
民族认同与民族意识[J]
.民族研究,1995(6):17-21.
被引量:304
6
高亨.诗经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480.
7
(唐)杜佑.通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4..
8
(清)王先谦.荀子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8..
9
杨伯峻.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79..
10
(梁)萧子显.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
共引文献
65
1
范丽珠,陈纳,蒋潞杨.
从人伦日用来看中华民族的文化共同性:滇西南不同族群生活世界的知识社会学解释[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2):18-26.
被引量:9
2
张兴华,宇克莉,郑连斌.
中国14个特殊旁系族群的头面部特征比较[J]
.人类学学报,2021(2):226-238.
被引量:8
3
陈心林.
族群理论与中国的族群研究[J]
.青海民族研究,2006,17(1):5-10.
被引量:18
4
明跃玲.
也论族群认同的现代含义——瓦乡人的民族识别与族群认同的变迁兼与罗树杰同志商榷[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4(6):57-61.
被引量:10
5
马玉华.
20世纪中国人类学研究述评[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6):11-21.
被引量:7
6
明跃玲.
民族识别与族群认同——以湘西红土溪村的民族识别过程为个案[J]
.云南社会科学,2008(2):42-45.
被引量:10
7
陈兴贵.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识别[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5(3):18-21.
被引量:3
8
冉琼,苏智先,胡进耀.
论白马藏族民俗文化的生态环境观[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7(4):96-99.
被引量:7
9
李玉琴.
近三年来西南民族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综述[J]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7(5):15-20.
被引量:1
10
覃乃昌.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实践——20世纪中后期广西的民族识别研究之二[J]
.广西民族研究,2009(2):20-2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95
1
杨茂盛.
试论生女真人的宗族文化(上)[J]
.北方文物,2001(1):56-65.
被引量:2
2
吴作富.
弗里德曼中国宗族研究范式批判——兼论宗族研究范式的认同取向[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8,45(6):133-137.
被引量:9
3
潘蛟.
解构中国少数民族:去东方学化还是再东方学化[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2):11-17.
被引量:34
4
何叔涛.
汉语“民族”概念的特点与中国民族研究的话语权——兼谈“中华民族”、“中国各民族”与当前流行的“族群”概念[J]
.民族研究,2009(2):11-20.
被引量:26
5
左凤荣.
苏联解体的“民族推手”[J]
.南风窗,2009(19):52-55.
被引量:1
6
都永浩.
民族认同与公民、国家认同[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6):1-10.
被引量:40
7
范佐来.
农村宗族势力抬头的原因、危害及控制对策[J]
.三明学院学报,2003,21(1):27-31.
被引量:2
8
李绍明.
我国民族识别的回顾与前瞻[J]
.思想战线,1998,24(1):31-36.
被引量:23
9
高永一.
朴家村的社会调查[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17(3):116-119.
被引量:1
10
费孝通.
关于我国民族的识别问题[J]
.中国社会科学,1980(1):147-162.
被引量:464
引证文献
4
1
刘东亮.
论民族问题的文化化和法治化——我国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反思、改革与完善[J]
.广西民族研究,2011(2):1-16.
被引量:6
2
李良品.
近六十年我国民族识别研究述评[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8(6):32-37.
被引量:4
3
聂文晶.
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南地区民族识别研究概述[J]
.民族学刊,2013,4(5):49-55.
被引量:2
4
张龙.
祖先认同与民族认同研究综述[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7,19(6):31-3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王俊.
城市边缘散居民族认同研究——昆明西郊白族的案例[J]
.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20(1).
2
宋鹏,赵刚.
西南地区民族意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联性实证研究[J]
.民族论坛,2020(2):37-41.
被引量:2
3
任国英,焦开山.
论民族社会工作的基本意涵、价值理念和实务体系[J]
.民族研究,2012(4):8-16.
被引量:79
4
刘绍卫.
广西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的历史文化基础及实现途径[J]
.广西民族研究,2012(3):14-20.
被引量:6
5
刘东亮.
关于民主本质问题的法哲学思考[J]
.太平洋学报,2012,20(8):1-14.
6
罗兴佐,金江峰.
涉民族因素社会矛盾纠纷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5(6):117-122.
被引量:3
7
张龙.
祖先认同与民族认同研究综述[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7,19(6):31-36.
被引量:3
8
余丽.
民族识别对新中国民族关系的意义[J]
.戏剧之家,2018(26):214-215.
9
李锦,李倩.
民族走廊的历史记忆与跨越族群的宗族认同[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91-97.
10
熊震,李昕阳.
入籍外国人民族成分法律确认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6,0(34):189-192.
被引量:2
1
宁夏1982年人口普查主要数字[J]
.宁夏社会科学,1982(1):65-65.
被引量:1
2
曹艳.
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一盘棋”格局的几点思考[J]
.人口与计划生育,2008(10):39-39.
被引量:1
3
刘征,夏敏,谷保俊.
河南省实施计划生育“三结合”政策的特点及成效[J]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1997,17(5):92-94.
4
张静.
社会学的学术性质[J]
.社会学研究,1990(1):6-11.
被引量:1
5
王丹丹,谭鑫.
中国流浪儿童研究问题视角的解构与建构[J]
.学术探索,2013(7):132-135.
被引量:2
6
李一.
领导方法库的解构与建构[J]
.领导科学,2012,0(01Z):40-43.
被引量:3
7
孔范今.
解构与建构[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2-2.
被引量:1
8
金家厚.
我们需要走向后现代吗[J]
.党政论坛,2013(17):37-39.
9
洪长安,梁立新.
解构与建构:社会建构主义对后现代主义思维方式的超越[J]
.前沿,2008(9):134-136.
10
谭燕军,朱蒙蒙.
论潘光旦与土家族识别[J]
.商,2015,0(52):111-112.
江苏社会科学
2007年 第S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