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媒体崛起与本土文化保护
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0-132,共3页
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二级参考文献7
-
1苏克军.信息高速公路对人类社会的冲击[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8,23(4):1-5. 被引量:6
-
2钱季平.信息特权的崩溃与权威的重建──析网络时代的“把关人”[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8,23(1):4-7. 被引量:9
-
3张子让.国际互联网对西方新闻圈的影响[J].新闻大学,1998(3):87-90. 被引量:3
-
4刘云峰.没有受众的传媒──多媒体时代的传播概念[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6,21(2):78-79. 被引量:9
-
5马克.利维,木雨.新闻与传播:走向网络空间的时代[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4(1):8-15. 被引量:71
-
6唐绪军.破旧与立新并举 自由与义务并重──德国“多媒体法”评介[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7,4(3):55-61. 被引量:14
-
7董小英,张海华.信息高速公路与社会发展[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共引文献87
-
1胡泳,陈磊.网络传播研究述略:从本体研究到规范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0(1):143-152. 被引量:7
-
2夏倩茹,江昀.责任高于自由——探讨网络时代的言论话语权问题[J].科技风,2010(24). 被引量:1
-
3黄顺铭.全球化传播语境分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1,26(6):5-7. 被引量:5
-
4黄滢.从交互性角度看网络对宏观社会效果理论的挑战[J].新闻界,2004(5):55-56. 被引量:2
-
5林秀.信息文化与网络文化的概念比较分析[J].情报科学,2005,23(1):26-28. 被引量:5
-
6林秀.信息文化与网络文化的概念比较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1):25-27. 被引量:2
-
7潘一禾.“非传统”视野中的当代国家文化安全[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2):49-54. 被引量:13
-
8王列.网络媒体的优势与不足[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4(4):61-63. 被引量:5
-
9贺鲜艳,李军林.优化网络新闻学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19(3):129-130.
-
10郭初,谢良.网络新闻评论疏导探究——兼及新华网网络评论发展对策[J].新闻战线,2005(7):74-77. 被引量:5
-
1宋小华.论网络文化及其传播策略[J].图书馆,2002(6):65-66. 被引量:1
-
2李萱,曾晓明.浅谈图书馆中文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与服务[J].中国科技博览,2013(34):244-244.
-
3符必春,李丽杰.不良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及其规律[J].中国成人教育,2009(24):76-77.
-
4王锦春.党报反“三俗”任重而道远[J].新闻爱好者,2011(3):58-58.
-
5贾晓倩,罗忆.网络文化建设之思考[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8,16(5):26-28.
-
6黄建英.网络文化传播的特点及影响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02,22(5):143-144. 被引量:3
-
7黄贺方.论Web2.0下网络文化的传播[J].科技广场,2008(6):42-44. 被引量:3
-
8王楚琛.网络媒体不良文化传播的应对策略[J].新闻战线,2016,0(1X):133-134.
-
9周丽杰,戴瑞亮.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在网络传播中的应对策略[J].兰台世界(中旬),2014,0(12):135-136. 被引量:1
-
10今日评论手机报[J].领导决策信息,2009(40):1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