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综合性大学实行学院制管理模式探析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综合性大学实行学院制管理模式 ,实施校院系“三级管理 ,两实一虚”的改革措施 ,是提高大学整体办学效益的需要 ,是学科建设发展与科学研究的需要 ,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在校———院二级管理模式下有多种建院方式。
作者
韦巧燕
秦福利
机构地区
广西工学院
出处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60-162,共3页
JOURNAL OF GUANGXI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综合性大学
学院制
管理模式
分类号
G647.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5
参考文献
3
1
庞青山,曾山金,廖才英.
体制创新:资源重组到资源优化的必由之路——关于高校合并的再思考[J]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5):12-15.
被引量:4
2
燕红,杨潮,陈劲.
合并高校实行学院制运转模式的构想[J]
.高等教育研究,2000,21(5):46-48.
被引量:16
3
苏朝晖.
大学学院制管理模式的建立[J]
.教育发展研究,2000,20(1):22-25.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陈伟.
对大学学院制改革的几点看法[J]
.大学教育科学,1999(1):20-23.
被引量:7
2
苏朝晖.
高等学校建立学院制管理模式的意义[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120-123.
被引量:5
3
郭桂英.
学科群与学院制[J]
.高等教育研究,1996,17(6):42-46.
被引量:20
4
王刚,王义兴.试论高校院级管理模式的建立[J]中国高教研究,1994(03).
5
柯森.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趋势分析[J]
.高教探索,1999(3):2-5.
被引量:4
6
阎光才.
对我国学院制改革的几点认识[J]
.高教探索,1999(3):15-16.
被引量:9
7
柯森.
高校内部管理改革:观察与思考[J]
.高教探索,1999(4):42-45.
被引量:6
8
周川.
新一轮院系调整的特征与问题[J]
.高等教育研究,1998,19(2):25-28.
被引量:35
9
马陆亭,邱菀华,冯厚植.
简析高等学校的三种基本管理模式[J]
.高等教育研究,1998,19(2):83-84.
被引量:11
10
曾令初.
简析学院制管理模式的选择与实施[J]
.高等教育研究,1998,19(3):80-82.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
23
1
骆峤嵘.
试论高等学校二级学院的自主权[J]
.莆田学院学报,2004,11(4):49-51.
被引量:2
2
张明霞.
合并大学校区分馆的定位和管理分权[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19(3):127-129.
被引量:4
3
陈娟,廖才英.
构建合并高校多维动态的教学质量管理系统[J]
.理工高教研究,2005,24(1):55-57.
被引量:2
4
韩秀英,余勤高,刘浪.
高校新校区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初探[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3):340-342.
被引量:7
5
郭冬生.
构建低重心的大学教学管理体制——我国大学本科教学管理体制调查分析[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5(10S):14-18.
被引量:11
6
杨伦琪.
关于我国高校学院制管理过程中的理性思考[J]
.高等农业教育,2005(12):39-41.
被引量:4
7
陈娟,廖才英.
合并高校的教学质量管理[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6(9):87-89.
被引量:1
8
骆峤嵘,苏朝晖.
如何充分发挥高校二级学院的作用[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9):148-149.
被引量:7
9
霍生平,苏学愚,刘楼.
多校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初探[J]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7(5):177-178.
被引量:1
10
鲁长亮,唐兰.
长江大学校园发展模式初探[J]
.山西建筑,2007,33(5):60-6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6
1
苏朝晖.
高等学校建立学院制管理模式的意义[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120-123.
被引量:5
2
林志铨.
大学学院制改革的形式与效率分析[J]
.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3(2):47-49.
被引量:3
3
陈海宁,刘沫.
知识管理:高校管理制度改革选择[J]
.求索,2004(10):166-168.
被引量:11
4
周秋莲,邓华.
论高校知识管理体系的构建[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3):108-110.
被引量:10
5
杨伦琪.
关于我国高校学院制管理过程中的理性思考[J]
.高等农业教育,2005(12):39-41.
被引量:4
6
戚业国.
论大学学院制度的形成、发展与改革[J]
.高等教育研究,1996,17(5):17-22.
被引量:26
7
孙远东.
组织管理方式的历史生成与现代重构——论知识经济时代下组织管理方式的创新[J]
.管理现代化,1998,18(4):33-34.
被引量:26
8
廖世平.
部分重点高校实行学院制的调查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1998,19(6):38-42.
被引量:21
9
彭新一,李正.
学院制改革:理论探讨与实践分析[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1):107-110.
被引量:4
10
褚宏启.
论学校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0(3):29-32.
被引量:83
引证文献
3
1
余梅芳.
我国高校学院设置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5-96.
被引量:3
2
罗月红.
高等院校二级学院管理机制创新研究[J]
.时代经贸(下旬),2008,6(18):131-133.
被引量:2
3
魏扣,易文君.
学院制是我国高校管理模式改革的合理选择[J]
.中国冶金教育,2011,16(1):4-7.
二级引证文献
5
1
钟冲,王成璋.
高校二级学院综合改革拨款模式研究[J]
.教育财会研究,2013,24(3):29-33.
被引量:3
2
汤巍.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与思考[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33(6):161-162.
被引量:4
3
赵晓萌,宋立波.
学院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与注意问题[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9(9):40-41.
4
李卫祥,冯希哲,姚文兵,李强,王永杰.
关于地方高校院系设置科学性的思考——基于四所高校情况的调查[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17(6):26-29.
5
毛多斌,和萍,王延峰,张杰,朱军.
地方高校学科学院协同创新建设路径探究[J]
.大学(研究与管理),2024(1):6-9.
1
曾令初.
简析学院制管理模式的选择与实施[J]
.高等教育研究,1998,19(3):80-82.
被引量:16
2
秦家沛.
新建本科院校学院制管理模式探析[J]
.淮阴工学院学报,2007,16(2):76-78.
被引量:3
3
苏朝晖.
高等学校建立院级管理模式的探讨[J]
.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1(2):57-60.
被引量:12
4
尤青.
高校学院制管理模式[J]
.中国冶金教育,2012,17(6):19-21.
5
桑玉军.
关于教学型高校实行学院制管理模式的思考[J]
.煤炭高等教育,2014,32(4):10-12.
6
秦福利.
刍议综合大学的二级学院管理[J]
.纺织教育,2002(5):8-10.
被引量:1
7
许海成,娄七明,李瑞.
西部地区普通高校学院制管理模式探索[J]
.中国科技信息,2008(15):194-195.
8
杨琼.
高校建立学院制管理模式探析[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114-116.
被引量:6
9
求真务实抓住机遇走内涵发展之路——中南民族大学首次学科建设工作会议隆重召开[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3).
10
张汪洋,赵耀.
学院制独立学院管理模式探析[J]
.商情,2012(24):95-96.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 第S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