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魏晋诗人的死亡意识与生命悲歌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魏晋人于杀夺无常的乱世形成独特的死亡意识,并将他们的死亡意识练化为生命悲歌。魏晋诗人的死亡意识,在人生哲学层面表现为养生避死之浪漫主义与忧生叹死之感伤主义的相伴相峙,以及杀身靖乱之英雄主义与且趣当生的享乐主义的相生相悖;而在审美创造的层面则分别化为游仙诗与丧乱、挽歌之诗的交响,以及咏史诗与公宴、饮酒之诗的碰撞。魏晋诗人死亡意识的种种冲突,最终消释于南山陶潜的自然主义;而此一“消释”的诗性显现。
作者
李建中
出处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95-99,共5页
关键词
中南民族学院中文系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4
1
袁济喜.
《列子》与六朝文士的演生[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19(6):121-128.
被引量:4
2
唐·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
钱钟书.管锥篇[M].北京:中华书局,1979.
4
梁·萧统.六臣注文选[M].唐·李善,等注.北京:中华书局,1987.
5
魏·曹植,(今)赵幼文.曹植集校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6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7
晋·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8
唐·沈俭期,宋之问撰,陶敏,易淑琼校注.沈俭期宋之问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1.
9
[(战国)孟轲著],杨伯峻,杨逢彬注译.孟子[M]. 岳麓书社, 2000
10
梁·钟嵘.诗品[M].北京:中华书局,1991:11-12.
引证文献
5
1
孙德彪.
论魏晋文论重悲怨的审美倾向[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6(8):98-98.
2
崔久云.
呜呼哀哉——诔文的“述哀”职能[J]
.考试周刊,2008,0(28):188-189.
3
彭新有.
浅证曹操诗歌中的忧患意识[J]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2):79-81.
被引量:1
4
邹朝斌.
《文选》哀伤诗中的哀伤情感流变[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3(4):47-51.
5
黎臻.
从丧挽行为看两晋士人的死亡审美化[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37(10):18-25.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彭新有.
短歌微吟 慷慨悲壮——曹操《短歌行》表述状态赏析[J]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8(1):34-36.
1
廖雨.
魏晋诗人的时间忧患意识[J]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2(4):37-38.
2
王馨.
苍凉的生命悲歌——解读张爱玲小说中的悲剧女性[J]
.芒种,2014(5):81-82.
被引量:1
3
黄艳.
从《离骚》看屈原的抗争精神[J]
.魅力中国,2010,0(10X):42-42.
4
刘研.
生命悲歌——契诃夫与现代中国的“小人物”形象[J]
.中文自学指导,2003(2):39-40.
5
孙彦峰.
苦难的另一张脸谱——迟子建作品中超越苦难的温情[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3(1):103-105.
6
王雪梅.
余温[J]
.参花(上),2016,0(11):116-116.
7
盖琳.
略论魏晋诗人对汉乐府诗歌艺术的继承[J]
.青年文学家,2013,0(22):54-55.
被引量:1
8
马容.
魏晋诗人的生命意识与魏晋风度[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2,23(3):44-46.
被引量:2
9
读·写·编热线[J]
.长江文艺,1994,0(12):80-80.
10
胡莹莹.
死亡逼视下的生命悲歌——阎连科小说死亡书写浅探[J]
.语文知识,2008(2):83-86.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