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16-123,共8页
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同被引文献12
-
1王慎行.文王非纣臣考辨——兼论文王的文治武功[J].历史研究,1994(5):3-20. 被引量:6
-
2王永波.班簋年代浅议[J].东南文化,1999(5):111-113. 被引量:3
-
3遵循毛主席的指示,做好文物博物馆工作[J].文物,1978(8):1-11. 被引量:24
-
4夏鼐.我国近五年来的考古新收获[J].考古,1964(10):485-497. 被引量:48
-
5安家瑗.中国早期的铜铃[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1987(0):35-38. 被引量:11
-
6叶文宪.从“吴”到“句吴”——太伯仲雍奔吴的文字学考察[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9(2):72-73. 被引量:3
-
7王文清.凌家滩文化应是“三皇”时代的有巢氏文化[J].东南文化,2002(11):32-36. 被引量:9
-
8王心源,何慧,钱玉春,陆应诚,高超.从环境考古角度对古居巢国的蠡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1):97-102. 被引量:17
-
9张怀通.文王“经始灵台”考[J].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2000(1):67-71. 被引量:2
-
10王晖.周文王克商方略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3).
二级引证文献5
-
1李忠林,杨福生.略论巢文化[J].巢湖学院学报,2008,10(1):78-81. 被引量:2
-
2邱伟.“有巢氏”生态农业园滨水景观设计[J].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17(9):192-192.
-
3许昭堂,贾猛.中国“家与国”起源地探析[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35(1):12-16. 被引量:1
-
4赵燕姣.从班簋、孟簋铭文看典籍中的徐偃王——兼论两周时期徐之迁徙[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22,37(1):143-149. 被引量:1
-
5柯瑞,肖霞云,迟长婷,Aubrey HILLMAN,贾宝岩,羊向东.中晚全新世长江中下游气候和人类活动导致环境变化的多指标记录[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23,53(7):1461-1478. 被引量:2
-
1苏东鹏.关于牧野大战与《尚书》二三事之探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7):14-19. 被引量:1
-
2张新斌.武王伐纣与牧野大战的历史地理问题[J].中原文物,2000(4):15-20. 被引量:9
-
3陈秉新.包山楚简考释商榷[J].南方文物,1998(3):58-60. 被引量:1
-
4苏德荣.谈牧野大战的战场地望[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5(5):32-34. 被引量:3
-
5新乡“名誉市民”关牧村[J].中华儿女,2002,0(18):16-16.
-
6李学勤.沣西发现的乙卯尊及其意义[J].文物,1986(7):62-64. 被引量:23
-
7商志.次□缶铭文考释及相关问题[J].文物,1989(12):53-56. 被引量:2
-
8刘云志.姜太公祠[J].管子学刊,1994(1):95-95.
-
9《20世纪中华学术经典文库·历史学·世界历史卷》出版[J].世界历史,2001(1):125-125.
-
10夏日新.腊日与腊八日[J].江汉论坛,1998(2):36-39.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