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学术探索》
1999年第3期21-23,共3页
Academic Exploration
-
1丛大川.人本·实践·自由:马克思新哲学观的本质和取向[J].哈尔滨学院学报,1997,19(2):10-15.
-
2唐正东.超越个体性哲学原则:马克思哲学在思想史上的重要标志[J].哲学研究,1998(6):38-44. 被引量:2
-
3邓晓芒.论马克思对哲学的扬弃[J].学术月刊,2003,35(3):24-28. 被引量:8
-
4赵家祥.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历史演变[J].党政干部学刊,2011(4):3-9. 被引量:4
-
5郑晓绵.马克思“《莱茵报》时期”的伦理思想研究[J].伦理学研究,2015(2):16-22. 被引量:2
-
6商淑琦.马克思新哲学的实践辩证法[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16):153-153.
-
7李刚.马克思国家观的形成[J].才智,2011,0(30):179-179.
-
8侯继迎.实践思维方式视域下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本体论[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2):74-78.
-
9徐晴.马克思新哲学的实践辩证法特点[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9-20.
-
10刘光梓.马克思实践辩证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2(5):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