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研究:透视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评张映庚《昆明方言的文化内涵》
出处
《学术探索》
1999年第3期90-92,共3页
Academic Exploration
-
1高慧宜.现代昆明方言的主要特征及其发展趋势[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26(4):4-7. 被引量:5
-
2张华文.昆明方言的助词“得”和“呢”[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3(4):26-27.
-
3刘芳.文化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影响[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21(2):84-85.
-
4丁崇明,荣晶.昆明方言的“着”字[J].方言,1994(4):277-279. 被引量:19
-
5潘伟斌.基于《儒林外史》浅析江淮方言的语言特点[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1):103-104.
-
6易山.方言词典编纂中的一些问题[J].辞书研究,1992(5):77-86. 被引量:1
-
7王健.江淮方言三种动态范畴的表现[J].语言科学,2006,5(4):66-78. 被引量:18
-
8张国光.黔语词本字举隅[J].贵州文史丛刊,1997(2):76-80.
-
9杨明.沭阳方言“很”的几种特色用法分析[J].作家,2013,0(05X):189-190.
-
10高柏馨.扬州话音系研究[J].现代交际,2012(7):58-58. 被引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