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72-84,共13页
Archaeology
二级参考文献7
-
1夏鼐.咸阳底张湾隋墓出土的东罗马金币[J].考古学报,1959(3):67-74. 被引量:19
-
2夏鼐.综述中国出土的波斯萨珊朝银币[J].考古学报,1974(1):91-110. 被引量:74
-
3王仲殊.关于日本高松塚古坟的年代和被葬者——为高松塚古坟发掘十周年而作[J],1982(04).
-
4宿白.隋唐长安城和洛阳城[J],1978(06).
-
5夏鼐.西安唐墓出土阿拉伯金币[J],1965(08).
-
6夏鼐.西安土门村唐墓出土的拜占廷式金币[J],1961(08).
-
7陕西省博物馆,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唐李贤墓李重润墓壁画[M]文物出版社,1974.
共引文献27
-
1聂宁.文化记忆视域下日本朝觐仪空间中的长安元素[J].文化学刊,2021(2):209-213.
-
2张建锋.中国古代都城城郭制度考古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东方考古,2020(1):160-169.
-
3杨泓.从考古学看唐代中日文化交流[J].考古,1988(4):358-365. 被引量:3
-
4王仲殊.古代的日中关系——从志贺岛的金印到高松塚的海兽葡萄镜[J].考古,1989(5):463-471. 被引量:3
-
5王仲殊.东晋南北朝时代中国与海东诸国的关系[J].考古,1989(11):1027-1040. 被引量:7
-
6陈衍德.唐后期奢侈性消费的社会影响[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2):15-20. 被引量:3
-
7李自智.中国古代都城布局的中轴线问题[J].考古与文物,2004(4):33-42. 被引量:13
-
8王仲殊.关于中日两国古代都城、宫殿研究中的若干基本问题[J].考古,2001(9):70-77. 被引量:6
-
9姜捷.唐长安醴泉坊的变迁与三彩窑址[J].考古与文物,2005(1):65-72. 被引量:4
-
10王仲殊.论洛阳在古代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地位[J].考古,2000(7):70-80.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157
-
1郭湖生.台城辩[J].文物,1999(5):61-71. 被引量:11
-
2方学凤.中国古代都城制对朝鲜、日本古代都城制的影响[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0(1):164-167. 被引量:2
-
3马得志.唐长安兴庆宫发掘记[J].考古,1959(10):549-558. 被引量:32
-
4王仲殊.说滇王之印与汉委奴国王印[J].考古,1959(10):573-575. 被引量:12
-
5尹盛平.扶风召陈西周建筑群基址发掘简报[J].文物,1981(3):10-22. 被引量:55
-
6杨鸿勋.西周岐邑建筑遗址初步考察[J].文物,1981(3):23-33. 被引量:21
-
7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宫殿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74(4):234-248. 被引量:106
-
8晋宁石寨山出土有关奴隶社会的文物[J].文物,1959(5):59-61. 被引量:6
-
9陈久恒.“隋唐东都城址的勘查和发掘”续记[J].考古,1978(6):361-379. 被引量:32
-
10宿白.隋唐长安城和洛阳城[J].考古,1978(6):409-425. 被引量:110
引证文献10
-
1聂宁.文化记忆视域下日本朝觐仪空间中的长安元素[J].文化学刊,2021(2):209-213.
-
2王仲殊.关于中日两国古代都城、宫殿研究中的若干基本问题[J].考古,2001(9):70-77. 被引量:6
-
3王仲殊.试论唐长安城大明宫麟德殿对日本平城京、平安京宫殿设计的影响[J].考古,2001(2):71-85. 被引量:9
-
4王仲殊.论洛阳在古代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地位[J].考古,2000(7):70-80. 被引量:13
-
5王银田.试论大同操场城北魏建筑遗址的性质[J].考古,2008(2):67-79. 被引量:14
-
6李春林.唐大明宫遗址的历史底蕴和保护的若干问题[J].理论导刊,2009(12):125-128. 被引量:5
-
7王维坤.论20世纪的中日古代都城研究[J].文史哲,2002(4):146-152. 被引量:3
-
8王仲殊.试论唐长安城与日本平城京及平安京何故皆以东半城(左京)为更繁荣[J].考古,2002(11):69-84. 被引量:8
-
9张伟,韩宾娜.从藤原京到平城京--日本古代都城形制的演进过程研究[J].外国问题研究,2022(2):22-28.
-
10王仲殊.中国古代宫内正殿太极殿的建置及其与东亚诸国的关系[J].考古,2003(11):75-90.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54
-
1王秀玲.云冈山顶北魏佛教寺院相关问题讨论[J].云冈研究,2023,3(3):53-57.
-
2薛程.中国古代夯头发展概述与浅析[J].西部考古,2021(2):77-85.
-
3郑军.世界遗产语境下的北京中轴线[J].北京文博文丛,2019(3):11-19. 被引量:2
-
4王维坤,张小丽.论隋唐洛阳城的设计思想与影响[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4(4):127-131. 被引量:4
-
5王仲殊.论唐长安城圆丘对日本交野圆丘的影响[J].考古,2004(10):69-81. 被引量:4
-
6王仲殊.关于中日两国古代都城、宫殿研究中的若干基本问题[J].考古,2001(9):70-77. 被引量:6
-
7马晓.重檐建筑考[J].华中建筑,2007,25(4):124-129. 被引量:5
-
8韩宾娜.近20年中国关于日本古都研究的新特点[J].古代文明,2007,1(4):56-61.
-
9程义.试论隋唐东西两京布局差异的成因[J].考古,2008(12):71-79. 被引量:2
-
10张懋镕,王趁意,张迪.关于在中国调查三角缘神兽镜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三论洛阳发现的三角缘神兽镜[J].文博,2009(5):30-34. 被引量:4
-
1方学凤.中国古代都城制对朝鲜、日本古代都城制的影响[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0(1):164-167. 被引量:2
-
2宋镇豪.谈谈日本古代都城的市制[J].中国史研究,1989(3):162-164.
-
3王维坤,李自智.探寻日本古代都城的源流[J].考古与文物,1998(4):82-94. 被引量:3
-
4李文儒.皇居·御所[J].紫禁城,2010(11):40-45.
-
5刘晓东.日本古代都城形制渊源考察──兼谈唐渤海国都城形制渊源[J].北方文物,1999(4):35-41. 被引量:8
-
6王维坤,张小丽.论隋唐洛阳城的设计思想与影响[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4(4):127-131. 被引量:4
-
7王仲殊.关于日本古代都城制度的源流[J].考古,1983(4):354-370. 被引量:17
-
8南开大学,余干生.藤原京·平城京与京都文化──日本都城史纪略[J].外国问题研究,1995(Z1):56-63. 被引量:1
-
9日本の历史Ⅳ平安时代[J].东北亚外语研究,1996(6):17-17.
-
10王维坤.日本平城京模仿隋唐长安城原型初探[J].文博,1992(3):34-44.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