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日本舆论界学术界对国际形势和中国的认识
被引量:4
出处
《日本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3-36,共14页
Japanese Studies
同被引文献77
-
1吴胜.冷战后中美日三角中的日美关系[J].日本学刊,2000(4):19-31. 被引量:3
-
2孙承.日本对外战略和对华战略简析[J].日本学刊,2000(5):17-29. 被引量:1
-
3纪廷许.社会思潮界说与日本的社会思潮[J].日本学刊,1999(3):100-115. 被引量:11
-
4李清津.邓小平“共同开发”思想与钓鱼岛问题[J].日本学刊,1999(4):1-12. 被引量:5
-
5冯天瑜.日本幕府使团所见1862年之上海[J].近代史研究,1999(3):187-216. 被引量:11
-
6武寅.关于发展中日关系的几点思考[J].日本学刊,1998(5):17-29. 被引量:5
-
7张香山.中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前后[J].日本学刊,1998(4):3-11. 被引量:6
-
8孙叔林.饮水不忘掘井人——周恩来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J].日本学刊,1998(4):21-33. 被引量:1
-
9高增杰.日本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写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20周年之际[J].日本学刊,1998(4):34-41. 被引量:1
-
10高海宽.开创和平友好的中日关系新世纪——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0周年[J].日本学刊,1998(4):42-5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7
-
1阎瑜.“加害者”与“被害者”[J].南京社会科学,2000(12):52-54.
-
2韩玉贵,马伟涛.新时期日本新保守主义的发展及对中日关系的影响[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7-61. 被引量:1
-
3王海滨,段贞.“1972年体制”共识与中日关系[J].国际论坛,2007,9(2):58-63. 被引量:2
-
4樊青青.冷战后日本新保守主义及其政治影响[J].前沿,2008(2):165-167. 被引量:1
-
5赵磊.日本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历史脉络及特征分析[J].教学与研究,2012(3):79-86. 被引量:5
-
6肖晓飞.国内有关泡沫经济以后的日本社会研究综述[J].才智,2012,0(26):179-181.
-
7蔡洁,白桦林,刘曼曼.中日贸易发展对政治关系的影响——基于不同产业的实证分析[J].现代商业,2016(22):60-63.
-
1皇甫平.改革不可动摇[J].党政干部文摘,2006(3):20-21. 被引量:1
-
2朽木.让“政府感谢人民”成为常态[J].党建文汇(下半月),2009(12):11-11.
-
3李雯.各界人士话“旗帜”[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1997,20(6):14-17.
-
4弗雷德·查尔斯·伊克尔,中西辉政.日本的大战略[J].日本问题资料,1991(1):26-32.
-
5玉本胜,徐纬地.日本可以说“是”(下)[J].日本问题资料,1991(4):26-30.
-
6张碧清.国际形势巨变后的日美关系[J].日本学刊,1992(3):1-10. 被引量:1
-
7陈娟.浅析我国对知识产权法的全球化之应对[J].法制与经济,2013,22(8):19-20.
-
8陈宣圣.“四要一没有”:不只是“选举语言”[J].世界知识,2007(7):36-37.
-
9毛相麟.80年代后期古巴经济政策的变化[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988(3):72-76.
-
10李卫.试析战后日美关系的调整[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6,15(2):47-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