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就业压力的空间格局与区域经济发展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考察了当前我国劳动力总量空间分布并分析了中国省际城镇失业水平、各省剩余农业劳动力数量及1997年农村劳动力跨省就业的情况。利用这三个指标笔者考察了中国就业压力的空间格局。此外,本文还结合各省固定资产投资和GDP增长速度就此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对现今中国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作者
谭友林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所
出处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8-55,共8页
Population Research
关键词
就业压力
空间格局
农村劳动力
三大地带
剩余农业劳动力
区域经济
农业剩余劳动力
真实失业率
中西部地区
固定资产投资
分类号
D66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50
同被引文献
39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52
参考文献
2
1
朱镜德.
中国三元劳动力市场格局下的两阶段乡─城迁移理论[J]
.中国人口科学,1999(1):7-12.
被引量:46
2
宋学明.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及其收敛性[J]
.经济研究,1996,31(9):38-44.
被引量:106
共引文献
150
1
陈柯.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安徽省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0(2):95-97.
2
李竞能.
21世纪上半叶中国人口增长乡─城迁移与就业压力[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66-75.
被引量:9
3
常远.
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收敛分析[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5):55-58.
4
程必定.
区域经济空间秩序与缩小区域差距的空间模式[J]
.中国农村观察,1997(5):62-67.
被引量:6
5
汪凤挂,曾征民.
“广前模式”效应分析及启示[J]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7,14(2):30-34.
6
孙天琦.
我国各省与全国经济景气的同步性研究(1953—2004)[J]
.经济研究,2004,39(8):27-37.
被引量:40
7
贺灿飞,梁进社.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市场化、全球化与城市化[J]
.管理世界,2004,20(8):8-17.
被引量:150
8
李玲,欧阳慧,陈耀森,林文生.
大城市流动人口特征及管理:以广州为例兼与北京、上海比较[J]
.人口研究,2001,25(2):46-52.
被引量:37
9
柯福艳,王秀清.
中国食品加工业劳动生产率收敛性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04(6):67-71.
被引量:2
10
王东海.
为什么高等学校女生比例快速上升?——基于市场分割与信号甄别的理论解释[J]
.甘肃农业,2004(10):101-101.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9
1
喻桂华,张春煜.
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J]
.当代经济科学,2004,26(5):9-13.
被引量:129
2
贺艳春,周磊.
论出口商品结构改善与就业空间扩张的关系[J]
.南方经济,2004,33(11):71-74.
被引量:6
3
李飞,孙峰华.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空间分布和转移模式研究[J]
.中国人口科学,2000(5):59-63.
被引量:21
4
李水红.
北京市研究生就业状况浅析[J]
.中国研究生,2005(1):42-44.
被引量:7
5
朱英明,姚士谋.
长江经济带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特征研究[J]
.中国人口科学,1999(2):21-28.
被引量:3
6
郗杰英,杨守建.
青年就业的问题和对策——基于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分析[J]
.中国青年研究,2005(2):25-30.
被引量:26
7
王传荣.
经济全球化影响劳动就业的机理分析[J]
.人口与经济,2005(1):28-30.
被引量:8
8
郭庆松.
科学发展观下的我国城乡就业问题研究[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5,6(2):56-70.
被引量:1
9
张宗庆.
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难题及对策[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4):16-21.
被引量:22
10
刘伟德.
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对城乡就业率影响分析[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41-44.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5
1
王良健.
现阶段我国农业主产区的剩余劳动力转移特征探析[J]
.西北人口,2001,22(4):49-52.
被引量:2
2
王振波,朱传耿.
中国就业的空间模式及区域划分[J]
.地理学报,2007,62(2):191-199.
被引量:16
3
王振波,朱传耿,孙峰华.
山东省就业空间模式及机制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2):131-135.
被引量:3
4
张智勇,梅建明.
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产业选择[J]
.上海经济研究,2002,14(11):26-32.
被引量:16
5
谭友林.
中国劳动力结构的区域差异研究[J]
.人口与经济,2001(1):53-60.
被引量:17
二级引证文献
52
1
张晓霞.
论职业教育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J]
.农业考古,2006(3):247-251.
被引量:3
2
马寿海.
直辖市劳动力产业结构差异及相关分析[J]
.人口与经济,2002(S1):169-171.
被引量:2
3
李晓燕,谢长青.
黑龙江省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理性选择[J]
.北方经贸,2004(11):118-119.
4
王霞.
牡丹江市工业化道路的产业选择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
.中国林业企业,2004(6):40-42.
5
张磊,陆杰华,吕萍.
2001年中国人口学研究的回顾与评述[J]
.人口研究,2002,26(1):74-79.
被引量:5
6
李耀懿,何岚.
流域经济主义的出路:理性人与经济人结合[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26(4):88-91.
被引量:1
7
李莹,张小林.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综述[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9):1692-1694.
被引量:15
8
于咏梅.
教育的经济性贡献与中国西部地区人口负担问题综述[J]
.安康师专学报,2005,17(5):76-81.
9
余国忠,林静一.
豫南地区乡镇劳务输出的个案研究[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6(1):27-30.
被引量:1
10
薛宇峰.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空间分布特征的实证研究[J]
.经济经纬,2006,23(2):116-120.
被引量:7
1
靳尔刚.
中国城市化发展走向浅析[J]
.中国社会工作,1998(6):10-11.
2
晓司.
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关注农民工的合法权益[J]
.支部生活(中共云南省委党刊),2006(11):42-42.
3
杨国强,冉江舟.
劳动力转移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2):45-46.
4
李超钢.
凝聚力量 攻坚克难 不断开创丰台区各项工作新局面[J]
.北京支部生活,2013(1):20-21.
5
任琳.
网络安全:一种全球公共产品?[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4,25(2):11-13.
被引量:4
6
杨振华.
城市规划应增加人文要素[J]
.瞭望,2016,0(16):48-49.
7
龙云.
外出打工基本知识[J]
.河北农业,2004(11):34-34.
8
张可云.
品牌企业转移两面看[J]
.中国名牌,2005(7):24-26.
9
胡鞍钢.
为人民创造工作:中国的失业问题与就业战略[J]
.民主与科学,1998,0(3):30-32.
被引量:1
10
袁守启.
1997年我国劳动就业的预测[J]
.发展论坛,1997(1):25-26.
人口研究
199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