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平话人的形成及人文特征——华南汉族族群研究之一
被引量: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论述了广西汉族平话人形成的历史过程及人文特征。
作者
徐杰舜
机构地区
广西民族学院汉民族研究中心
出处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102-108,共7页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平话人
汉族族群
形成过程
人文特征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92
同被引文献
123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36
参考文献
6
1
张均如,梁敏.
广西平话[J]
.广西民族研究,1996(2):96-98.
被引量:31
2
李连进.
桂南平话的历史来源、代表方言及其历史层次[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0(3):59-64.
被引量:5
3
张均如.
广西平话对当地壮侗语族语言的影响[J]
.民族语文,1988(3):51-56.
被引量:32
4
张均如.
广西平话中的壮语借词[J]
.语言研究,1987,7(1):185-189.
被引量:7
5
兰日勇,覃义生.
广西贵县罗泊湾二号汉墓[J]
.考古,1982(4):355-364.
被引量:30
6
张雄.
唐代西原部族属源流考[J]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3(2):92-98.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92
1
龙丹,卢一舟.
基于CiteSpace的中国境内侗台语研究可视化分析[J]
.语言历史论丛,2022(2):118-134.
2
金银.
西安地区汉代中小型墓葬随葬钱币研究[J]
.秦汉研究,2021(1):257-270.
3
韦亮节,黄家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语言文化向度——以广西乡村壮汉语言共生现象为例[J]
.民族论坛,2022(2):12-23.
被引量:5
4
唐红梅,蒙凤金.
城镇化进程中平话言语社区语言态度初探[J]
.河池学院学报,2009,29(1):66-70.
被引量:3
5
周大鸣.
关于中国族群研究的若干问题[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2):2-10.
被引量:19
6
徐杰舜.
平话人研究的现状及走向[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z1):4-7.
被引量:6
7
盘美花.
永福县“百姓话”考察报告[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5(z1):40-44.
被引量:3
8
蒋英菊,徐杰舜.
南雄水西村人初探[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z2):52-58.
9
梁敏,张均如.
我们对汉、台语言的数词是否同源词的一些看法[J]
.南开语言学刊,2004(2):83-88.
被引量:3
10
韦树关.
桂北平话质疑[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4):117-122.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123
1
谢重光.
客家与族群文化[J]
.东南学术,2004(S1):217-220.
被引量:4
2
陈凡凡,林伦伦.
广东澄海闽方言量词的语法特点[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9(S1):70-76.
被引量:14
3
徐杰舜.
平话人研究的现状及走向[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z1):4-7.
被引量:6
4
朱志燕.
蔗园人的人文特征[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z2):23-24.
被引量:2
5
徐杰舜.
平话人的形成及人文特征(续)——华南汉族族群研究之一[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6):93-97.
被引量:4
6
韦树关.
桂北平话质疑[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4):117-122.
被引量:10
7
梁敏,张均如.
广西平话概论[J]
.方言,1999,21(1):24-32.
被引量:48
8
李如龙,辛世彪.
晋南、关中的“全浊送气”与唐宋西北方音[J]
.中国语文,1999(3):197-203.
被引量:60
9
夏春涛.
客家人与太平天国农民运动[J]
.东南学术,1998(5):85-90.
被引量:7
10
蒋炳钊.
蛋民的历史来源及其文化遗存[J]
.广西民族研究,1998(4):77-84.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10
1
袁善来,黄南津.
广西强势语言(包括汉语方言、普通话)更替及其外部原因[J]
.柳州师专学报,2005,20(3):64-68.
被引量:8
2
李冬香.
从音韵现象看桂北平话和湘南、粤北土话的形成[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2):19-23.
被引量:2
3
石文,兰陆地,陆深元,陈振添.
广西右江流域中老年蔗园汉族人群血脂状况调查[J]
.广西医学,2008,30(11):1723-1724.
被引量:1
4
胡萍.
一个不应被忽视的平话社区——湘西南苗族平话记略[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3):193-195.
被引量:4
5
李心释.
从汉、壮民族接触看平话的变异类型[J]
.广西民族研究,2009(1):127-132.
被引量:3
6
李心释.
汉、壮民族接触与平话变异的双重性质[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3):109-116.
被引量:5
7
徐莉莉.
全球化视角下多元共生的西江流域族群文化[J]
.梧州学院学报,2010,20(2):13-19.
被引量:2
8
步连增.
南方汉语中量词定指现象来源初探——以桂南平话为例[J]
.语言研究,2011,31(3):95-102.
被引量:10
9
袁善来.
政治因素对广西语言使用的影响[J]
.学术论坛,2014,37(4):140-144.
10
吕裕彬.
语言经济学视角下,语言对族群文化、经济发展作用[J]
.青年文学家,2016,0(8Z):134-13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6
1
韦亮节,黄家信.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语言文化向度——以广西乡村壮汉语言共生现象为例[J]
.民族论坛,2022(2):12-23.
被引量:5
2
彭建国,彭泽润.
湖南方言历史研究[J]
.湖南社会科学,2008(1):156-162.
被引量:8
3
方宝,温颖.
论壮民族的局部语言转用问题[J]
.金融教育研究,2006,20(S2):160-162.
4
罗聿言,袁丽红.
壮族与客家族群互动中的语言关系[J]
.广西民族研究,2010(1):106-111.
被引量:6
5
李心释.
汉、壮接触诱发的语言变异的机制[J]
.广西民族研究,2010(2):104-111.
被引量:8
6
步连增.
汉语名量词起源再探[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1):89-96.
被引量:13
7
杨将领.
独龙语个体量词的产生和发展[J]
.民族语文,2011(6):55-62.
被引量:8
8
李心释.
壮语对平话的音系干扰与平话的音变规律[J]
.语言科学,2012,11(1):71-80.
被引量:1
9
王健.
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语方言“量名”结构研究[J]
.语言科学,2013,12(4):383-393.
被引量:31
10
吕军伟.
语言演变假说与汉藏语研究[J]
.理论月刊,2013(9):83-86.
被引量:1
1
徐杰舜.
平话人的形成及人文特征(续)——华南汉族族群研究之一[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6):93-97.
被引量:4
2
何月华.
平西人的人文特征[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z2):21-22.
3
朱志燕.
蔗园人的人文特征[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z2):23-24.
被引量:2
4
林敏霞.
林屋平话人的人文特征[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z2):15-16.
5
张劲夫.
徐杰舜等主编的“平话人书系”出版[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4):70-70.
6
徐杰舜.
客家人的形成及人文特征──华南汉族族群研究之三[J]
.广西民族研究,1999(1):32-36.
被引量:3
7
马方来.
论小康社会的人文特征[J]
.学术交流,2003(11):114-117.
8
徐杰舜.
平话人研究的现状及走向[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z1):4-7.
被引量:6
9
范祖锜.
近年来汉民族研究述要[J]
.云南社会科学,1993(1):63-67.
被引量:2
10
稻泽努.
华南族群性研究的课题——评《客家——华南汉族的族群性与其边界》[J]
.客家研究辑刊,2010(1):180-182.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