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日本问题研究》
1999年第4期6-12,共7页
Japanese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45
-
1娄晓黎.地域梯级分工模型与产业区域转移的空间机制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4(7):41-43. 被引量:17
-
2李晖,王莎莎.基于TOPSIS模型评价承接产业转移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10,28(8):64-69. 被引量:19
-
3曹秋菊.论国际直接投资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J].全国商情,2006(6):34-36. 被引量:8
-
4陈赤平.产业梯度转移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及东西两翼地区为例[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8(2):1-5. 被引量:6
-
5陈刚,刘珊珊.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J].当代财经,2006(10):91-96. 被引量:121
-
6丁任重.论中国区域经济布局新特征——兼评梯度推移理论[J].经济学动态,2006(12):45-48. 被引量:5
-
7Verno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 [ J ].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66, $0 (2) : 190 - 207.
-
8沿海产业转向内地河南如何奋起争夺产业转移[DB/OL].http://www.ssfen.com/wenzhang-detail.asp?ID=133749&sPage=3&wordPage=4,2009-2-23.
-
9陈建军.产业区域转移与东扩西进战略:理论和实证分析[M].北京:中华书局,2002:43-44.
-
10Wang. C. L,Yoon. K. S. Muhiple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 M ]. Berlin : Spring - verlag, 1981.
引证文献8
-
1李晖,王莎莎.基于TOPSIS模型评价承接产业转移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10,28(8):64-69. 被引量:19
-
2杨宏恩.“雁行模式”的理论创新——以日本在东亚投资的相对变化为视角[J].当代经济研究,2005(11):30-33. 被引量:3
-
3杨宏恩.“雁行模式”的变化和政策建议[J].学术界,2006(3):69-72. 被引量:5
-
4肖美香.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中的产业转移模式选择[J].商场现代化,2007(08Z):224-225.
-
5肖美香.我国产业梯度转移的理论与模式选择探索[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6(5):38-40. 被引量:5
-
6李晖,陈漫涛.珠三角与中部地区的产业联动机理研究——基于湘南地区开发开放背景下的产业承接转移视角[J].城市发展研究,2011,18(9):29-36. 被引量:6
-
7石左.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财政研究,2011,27(11):42-44. 被引量:3
-
8李东阳,刘亚娟,杨殿中.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研究——以中国对中亚五国直接投资为例[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3,14(2):60-63.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44
-
1郑昭阳,周昕.中国在东亚地区贸易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基于零部件贸易的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7(8):22-29. 被引量:16
-
2张国建,俞鸿,沈海风,孙大勇.产业梯度转移与经济结构优化研究——以绍兴县纺织产业转型升级为视角[J].当代社科视野,2010(11):23-27. 被引量:1
-
3顾桂兰.基于TOPSIS的协同商务利益分配机制研究[J].企业经济,2011,30(3):84-88. 被引量:4
-
4张玉胜.铜陵市承接铜产业转移障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基于铜产业生产要素视角[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4):47-49. 被引量:3
-
5杨霞,杨霞,徐邓耀.高梯度地区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分析[J].理论探讨,2011(5):94-97. 被引量:5
-
6李晖,陈漫涛.珠三角与中部地区的产业联动机理研究——基于湘南地区开发开放背景下的产业承接转移视角[J].城市发展研究,2011,18(9):29-36. 被引量:6
-
7曹宇飞.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1(29):529-530. 被引量:2
-
8王战胜,马学札,梁伟.世界经济二元结构下的“雁行模式”[J].中国经贸,2012(4):3-5.
-
9胡心舟.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优势分析[J].企业研究(理论版),2012(3):123-124. 被引量:2
-
10李宝凤,王东华.多属性组合决策在高校职称评定中的应用[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34(2):38-40. 被引量:1
-
1廖渝,钟启群.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促进西藏经济发展[J].西藏科技,2003(7):4-7.
-
2胡俊文.论“雁行模式”的理论实质及其局限性[J].现代日本经济,2000(2):1-5. 被引量:19
-
3向晓初.“精髓”的理论实质及实践价值[J].改革与理论,1997(6):35-38.
-
4胡俊文.“雁行模式”理论与日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雁行模式”走向衰落的再思考[J].亚太经济,2003(4):23-26. 被引量:38
-
5欧阳怀东.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讨[J].农村展望,1993(2):15-16.
-
6陈婉贞.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和国民收入的计算[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83,3(1):44-48.
-
7孟鑫,鲁宁.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实质与实践困境[J].科学社会主义,2016(6):135-141.
-
8李茗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经济危机理论之比较[J].学术交流,2014(3):90-94. 被引量:1
-
9张铁.正确认识和掌握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J].中国刑警学院学报,1999(2):53-54.
-
10王云玺.科斯理论实质、价值及其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1999,19(9):6-11.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