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56-58,共3页
Journal of Shando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同被引文献8
-
1秦建华,姜志林.森林在大气碳平衡中的作用[J].世界林业研究,1997,10(4):18-25. 被引量:13
-
2陈庆强,沈承德,易惟熙,彭少麟,李志安.土壤碳循环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1998,13(6):555-563. 被引量:137
-
3赵文华,李虹霞.试论我国建立森林生态补偿税的初步设想[J].辽宁林业科技,2000(1):31-33. 被引量:5
-
4杨志安.关于我国开征生态税的基本构想[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8(3):1-2. 被引量:12
-
5耿元波,董云社,孟维奇.陆地碳循环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0,19(4):297-306. 被引量:71
-
6袁道先.地球系统的碳循环和资源环境效应[J].第四纪研究,2001,21(3):223-232. 被引量:79
-
7郑淑颖,管东生.人类活动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J].热带地理,2001,21(4):369-373. 被引量:15
-
8董文福,管东生.森林生态系统在碳循环中的作用[J].重庆环境科学,2002,24(3):25-27. 被引量:22
二级引证文献7
-
1郭佩霞,高凤勤.试析环境税“双盈”效应在中国的适用性[J].天府新论,2005(4):66-68. 被引量:6
-
2郭佩霞,康昕.试析环境税“双盈”效应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J].生态经济,2005,21(10):49-52.
-
3贾卫国,杨海荣.绿色江苏建设中生态调节税费的政策设计[J].林业经济问题,2006,26(4):339-342. 被引量:5
-
4黄文清,张俊飚.论碳贸易筹集我国“一退两还”后补偿资金——兼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退耕补偿方式转换[J].生态经济,2008,24(2):75-78. 被引量:2
-
5郭佩霞,朱沙.关于环境税费研究的一个述评[J].工业技术经济,2008,27(5):156-158. 被引量:3
-
6贾卫国.绿色江苏建设中森林生态补偿机制设计[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4):457-460. 被引量:1
-
7王芳.生态补偿机制下的林业财政政策研究[J].经济师,2014(10):77-78.
-
1闫坤,许文.支持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08(23):1-8.
-
2尹超.国债发行的经济效应初探[J].当代财经,2000(6):35-38. 被引量:7
-
3李小热.养老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J].中国金融,2012(19):66-67.
-
4张林海.促进我国资源税改革的几点建议[J].中国税务,2011(3):28-28. 被引量:3
-
5美国经济需做出结构性调整[J].中国外汇,2009(23):9-9.
-
6易宪容.利率何以成为要挟经济工具[J].中国投资(中英文),2004(11):18-18.
-
7张简.中国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环境探讨[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13(3):173-173.
-
8赵海宽.适当提高银行利率有利于稳定物价[J].金融研究,1980(1):44-46.
-
9洪漠如.茶+金融背景下两种“属性”的化学反应[J].茶博览,2016,0(3):38-39.
-
10邢丽.资源税费:改革思路与国际借鉴[J].中国金融,2007(24):47-48.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