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农业考古》
1999年第2期55-56,共2页
Agricultural Archaeology
同被引文献32
-
1高旭晖,刘桂华.论中国饮茶风俗的传播特点[J].农业考古,1998(2):74-75. 被引量:1
-
2林惠祥.中国东南区新石器文化特征之一:有段石锛[J].考古学报,1958(3):1-23. 被引量:77
-
3我国成功开发出可食用茶叶——天然超微绿粉茶[J].企业科技与发展,1996,0(11):3-3. 被引量:1
-
4韩凤,彭勃.中国茶文化类型博物馆的现状及未来发展[J].农业考古,2008(5). 被引量:2
-
5秦玉楠.茶籽油De精制与食用[J].应用科技,1999,26(10):7-8. 被引量:3
-
6丁以寿.关于茶禅文化概念的思考[J].农业考古,2011(2):190-191. 被引量:10
-
7戴湘鸣.茶收藏:品茗之外的价值[J].理财(市场版),2013(3):65-66. 被引量:1
-
8龚永新.三峡茶文化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兼论茶文化的当代创新发展与未来走势预测[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29(5):1-5. 被引量:3
-
9包大明,任天飞.中国茶文化历史漫谈[J].兰台世界(上旬),2013(10):115-116. 被引量:25
-
10杨春.茶的药用功能简述[J].贵州茶叶,2013,41(4):15-22. 被引量:2
-
1杜莉.中国民俗文化与餐饮业发展[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4-7. 被引量:3
-
2星河.茗苑又添新佳人 一品得见绿观音[J].中国食品,2008(13):51-51.
-
3萧诚.婺源茶道浅论[J].农业考古,1996(2):261-264.
-
4王静.浅谈中国民俗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J].工业设计,2015(4):69-70. 被引量:10
-
5院萍.成就等身身不老 后人继业业长存——刘振邦教授追思·学术思想理论研讨会在北京举办[J].中国畜牧业,2016,0(15):15-15.
-
6诸子百家养生各有侧重[J].今日科苑,2013(16):108-109.
-
7王祺明,沈佳.唐宋朝代的服饰比较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4(5):110-112. 被引量:2
-
8余悦.中日茶文化交流的历史考察——以茶道思想为中心[J].社会科学战线,2009(3):131-141. 被引量:12
-
9鞠新美.《饮膳正要》的饮食养生原则[J].餐饮世界,2006(06S):52-53.
-
10王越.探求茶文化的根本精神──《中华茶文化丛书》解构[J].农业考古,1999(2):70-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