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苏霍姆林斯基——纪念苏霍姆林斯基八十诞辰
被引量:4
摘要
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教育实践。
出处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8-49,共2页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12
-
1周正逵.把语文教学从标准化考试的束缚下解放出来[J].课程.教材.教法,1999,19(3):20-25. 被引量:9
-
2徐家杰.苏霍姆林斯基体育思想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5,29(4):8-11. 被引量:1
-
3辛彦怀,王红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教育发展研究,2005,25(5):31-34. 被引量:49
-
4朱小蔓,张男星.一丛能在异国开花的玫瑰——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当代中国的传播与生长[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4(2):110-125. 被引量:16
-
5[苏]阿.泽韦林.苏联杰出的教育家[A].王义高译.蔡汀,王义高,祖晶.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之第一卷[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5,22
-
6魏书生.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札记.http ://apwsb. myrice. com/jia/jiaow32, html.
-
7[苏]苏霍姆林斯基.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问题[A].王家驹,张渭城,杜殿坤,自振汉译,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一卷[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58,204
-
8[苏]苏霍姆林斯基.学生的精神世界[A].吴福生,叶玉华等译.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一卷[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15.
-
9顾明远.再谈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其现实意义——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J].比较教育研究,2010,31(3):1-4. 被引量:7
-
10和学新,田尊道.教育理论中国化的文化困境与出路[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8):39-4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27
-
1徐晓庆,袁小武.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小企业技术创新互动机制研究[J].商业时代,2008(28):54-55. 被引量:3
-
2袁小武.刍议地市高校服务地方社会发展的对策研究[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4):18-20.
-
3丁家云,吴杨,雷勋平,张保花.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特色的探讨与实践——以铜陵学院为例[J].铜陵学院学报,2009,8(3):97-98. 被引量:3
-
4高凤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哲学观[J].外国问题研究,2010(1):23-28. 被引量:4
-
5张启昌,孙广仁,刘宝东.地方本科院校林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构想[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6):19-22. 被引量:5
-
6刘霞.试论新教材下中专艺术学校英语教学方法[J].新西部(理论版),2011(1):190-190.
-
7凌虹,乌云特娜.苏霍姆林斯基的农村学校管理思想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4):20-22.
-
8周丛改,刘梅英.苏霍姆林斯基健康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12):70-72. 被引量:2
-
9许芳.构建乐学情境,提高数学学习兴趣[J].学周刊(下旬),2012(11):185-185.
-
10李明诗,孙力.新形势下林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25(5):63-66. 被引量:1
-
1杨付香.把握细节[J].湖北教育(科学课),2015,0(1):74-75.
-
2李镇西.我们离教育家还有多远[J].新课程(综合版),2007,0(7):1-1.
-
3胡海燕.一位勤政爱民的女公仆──记合肥市副市长、全国政协委员朱维芳[J].江淮文史,1996,0(3):4-18.
-
4林家有.辛亥革命对中国教育发展的影响[J].历史学习,2008(4):1-1.
-
5彭佳景.关键是要有教育家的实干精神[J].湖南教育(上旬)(A),2010(2):1-1.
-
6凌瑞初.一个物理教师的成长历程[J].物理教师(高中版),2005,26(7):41-43.
-
7许子蓉.把心献给孩子[J].小学生导刊(高年级版),2004(9):12-13.
-
8马耀孔.好的教育应该让孩子像个孩子[J].教育革新,2009(10):22-22. 被引量:1
-
9徐家杰.苏霍姆林斯基体育思想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5,29(4):8-11. 被引量:1
-
10拾遗.苏霍姆林斯基的宽恕教育[J].发现,2016,0(10):55-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