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18-19,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Sociology
同被引文献21
-
1李正东.论中国中产阶层的社会整合功能[J].学术论坛,2001,24(1):144-146. 被引量:11
-
2何俊林,雷定安.论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产阶级[J].西北人口,2000,21(4):2-5. 被引量:4
-
3张志红.浅议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特征[J].理论与现代化,1999(9):33-34. 被引量:2
-
4陆梅.中产阶级的概念及理论回顾[J].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0(3):45-49. 被引量:27
-
5张惟英.中国“社会中间人群”的特点与社会稳定[J].理论前沿,2002(23):25-26. 被引量:3
-
6仇立平.职业地位:社会分层的指示器——上海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1(3):18-33. 被引量:165
-
7肖文涛.中国中间阶层的现状与未来发展[J].社会学研究,2001(3):93-98. 被引量:64
-
8马得勇.当代中国社会“中间阶层”初探[J].新东方,1999,0(4):54-56. 被引量:5
-
9薛求知,诸葛辉.跨国公司与中国中产阶层的形成与发育[J].管理世界,1999,15(4):171-181. 被引量:22
-
10胡俊.中国期待着一个中间阶层的“孵出”——对我国社会利益结构变动的政治解读[J].中国国情国力,1999(9):14-15. 被引量:6
引证文献7
-
1陈东冬.我国中产阶级研究的现状、意义及需要拓展的几个问题[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2(4):112-117. 被引量:7
-
2王炜婷.论中间阶层对和谐社会建构的影响[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7(4):60-62. 被引量:1
-
3刘世文,高春岭,等.论中产阶层对图书馆的特殊需求[J].图书馆工作,2002(2):8-9. 被引量:1
-
4黄相怀.当代中国中间阶层的政治学解读[J].科学社会主义,2003(2):13-16. 被引量:14
-
5齐卫平,肖照青.理论界关于当代中国社会中间阶层的研究综述[J].社会,2003,23(6):41-46. 被引量:4
-
6禹建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中间阶层的崛起[J].学习论坛,2003,19(11):42-43.
-
7杨波.试论我国中间阶层的社会功效与发展战略[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2):39-4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6
-
1杨绘荣,杨蓉.政治效能感、政治信任与政治认同:概念界定与关系厘清[J].比较政治学研究,2019(2):132-153. 被引量:7
-
2孙继红.社会中间阶层的兴起对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挑战[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9(2):82-85. 被引量:1
-
3周军,黄立营.“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范式论[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3):15-18. 被引量:1
-
4陈淑娟,龚平.中国中间阶层的现状及社会培育[J].船山学刊,2005(2):162-164. 被引量:2
-
5王伟娜,梁庆华.当代中国社会中间阶层与成人教育[J].职教论坛,2005,21(05S):30-33.
-
6王炜婷.论中间阶层对和谐社会建构的影响[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7(4):60-62. 被引量:1
-
7匡永琼.当代中国社会的中间阶层与政治稳定[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23(4):6-9. 被引量:3
-
8李春明.当代中国中产阶层的政治文化发展功能及其实现机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54-160. 被引量:5
-
9毛维静,刘树枫,袁海林,赵娟,杨志俊.论我国中间阶层及其社会效应[J].特区经济,2006(10):122-123.
-
10赵朝.我国中产阶级理论研究经纬观照[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27(5):112-115. 被引量:1
-
1马得勇.于社会中介组织的政治分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0,2(3):20-23. 被引量:8
-
2林梅.全球化视野下的中产阶级之辨[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4,16(11):33-39.
-
3施雪华,禄琼.中西政党政治功能比较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10):9-17. 被引量:3
-
4曾良盛.挑战与超越——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J].理论探讨,2006(3):110-113.
-
5许冲.形象建构与毛泽东思想大众化——以《解放日报》为中心的考察[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4):10-13. 被引量:5
-
6杨丽萍,陈庭梅.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大众娱乐改造研究--以电影和戏剧为中心的考察[J].中共党史研究,2016(1):26-36. 被引量:7
-
7吴君.论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几个着力点[J].兰州学刊,2007(5):67-70.
-
8李海金.集体化时期农民政治身份及其影响的变迁研究[J].中共党史研究,2011(12):109-116. 被引量:7
-
9李山.文化权力:文化政治的内在机理[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5,17(6):10-19. 被引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