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计算机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介绍了在国际文物保护领域中所使用的计算机技术,总结了这些技术的实际应用成 果。计算机是近代重大科技成就之一,具有速度快、容量大、精度高和通用性等特点,它与其它学科 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更为文物保护提供了现代化的科学手 段。
作者
郑军
李杏
机构地区
中国文物研究所
出处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99年第1期51-59,共9页
Sciences of Conservation and Archaeology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
文物保护
分类号
G26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93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74
参考文献
1
1
祝敬国.
智能建筑在上海博物馆[J]
.中国博物馆,1998(2):75-78.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3
1
宋子昕,袁硕.
智致博物——智慧博物馆的发展逻辑及概念图式探究[J]
.东南文化,2023(S02):77-83.
被引量:1
2
杨海涛.
培养现代意识是博物馆科学发展的基础[J]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6,0(3):37-40.
被引量:1
3
张小朋,董志红.
论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管理[J]
.中国博物馆,2021(2):105-110.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93
1
高娃.
浅谈计算机在文物藏品档案中的作用[J]
.内蒙古文物考古,2006(1):111-113.
被引量:4
2
袁靖,刘建国,高立兵.
中国科技考古五十年[J]
.考古,1999(9):59-68.
被引量:4
3
阎桂林.
考古磁学——磁学在考古中的应用[J]
.考古,1997(1):85-91.
被引量:17
4
韩辉友,朱诚.
江苏高邮周邶墩遗址孢粉分析[J]
.考古学报,1997(4):511-512.
被引量:7
5
高立兵.
时空解释新手段——欧美考古GIS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J]
.考古,1997(7):89-95.
被引量:41
6
方建军.
中国音乐考古资料计算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4):4-10.
被引量:1
7
.
河南颍河上游考古调查中运用GPS与GIS的初步报告[J]
.华夏考古,1998(1):2-17.
被引量:14
8
仇士华,蔡莲珍.
陶器的热释光测定年代介绍[J]
.考古,1978(5):344-351.
被引量:4
9
马醒华,钱方.
古地磁与旧石器时代考古[J]
.考古,1978(5):352-357.
被引量:1
10
周昆叔.
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孢粉分析[J]
.考古,1963(9):520-522.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8
1
刘建华.
计算机技术在考古学与文物保护中的应用[J]
.中原文物,2004(5):75-80.
被引量:8
2
黄克忠.
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物科技保护[J]
.敦煌研究,2000(1):5-9.
被引量:39
3
李涤尘,邱志惠,宁军涛,马涛,王展.
文物计算机辅助修复方法探讨[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5,17(3):12-16.
被引量:11
4
汪利艳,王绪本,金平,蒋维.
简牍文物三维虚拟展示平台的研究与实现[J]
.东南文化,2008(5):54-57.
被引量:2
5
李心坚.
龙门石窟建立文物保护数据库的实践[J]
.文物世界,2011(4):68-71.
被引量:3
6
赵丽莎.
基于双镜反射法的物体表面三维重建方法[J]
.科技信息,2013(6):278-280.
7
刘吾香.
试论中国古代漆器的修复保护[J]
.美术大观,2013(3):64-65.
被引量:2
8
钱俊龙,熊樱菲,潘小伦.
从九种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看中国科技考古的发展[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4,16(2):51-63.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74
1
张伟,王绪本,金平.
Canny边缘算子在简牍文字修复中的应用[J]
.微计算机信息,2008,24(9):241-242.
被引量:5
2
钱俊龙,谢燕,潘小伦,熊樱菲.
从9种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看核技术在文物保护与考古中的应用[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2,24(S1):98-103.
被引量:4
3
邱宏伟.
考古和文物保护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分析[J]
.黑龙江史志,2014(11):254-254.
被引量:1
4
金正耀.
中国学者的首篇铅同位素考古研究论文[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4,16(4):64-64.
被引量:4
5
容波,张志军,周铁,英郭.罗格纳.
用电子束辐照加固秦俑彩绘[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2,14(2):1-8.
被引量:12
6
汪祖进.
面向文物保护的3S技术及其集成应用[J]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2,14(2):52-58.
被引量:10
7
何满潮,韩雪,周旭荣,刘成禹,还祥生.
里耶地下秦代古城护城河空间位置低损探查[J]
.工程地质学报,2006,14(5):661-664.
被引量:2
8
向安强.
从考古三大刊文献计量分析看中国科技考古十年(1995-2005)发展[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106-116.
被引量:2
9
刘明明,徐文超.
关于在大学生中开展文物保护教育的思考[J]
.中国地质教育,2007,16(2):79-80.
被引量:2
10
刘成禹,何满潮.
水库渗流影响文物遗址安全发掘研究——以湖南里耶秦代古城遗址为例[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7,18(4):88-92.
1
刘雪飞.
微博同广电节目结合发展的未来研究[J]
.现代交际,2012(12):132-132.
2
李宗澍.
深化改革 要依靠科研创新[J]
.中国科技月报,1998(5):18-20.
3
白晓伟.
北京图书大厦:实际与虚拟结合发展[J]
.信息与电脑,2000(3):17-17.
4
徐欣.
浅谈媒资内容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发展[J]
.新闻研究导刊,2014,5(9):176-176.
5
李涛.
电子阅读时代的纸媒[J]
.新闻世界,2010(10X):8-9.
被引量:2
6
叶蓁蓁.
技术将重新构建媒体版图[J]
.青年记者,2016(24):4-4.
7
关欣.
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发展——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
.商业故事,2015,0(24):101-102.
8
陈观发.
加强科技体制改革理论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8,9(1):24-25.
9
罗晓玲.
论网络信息时代的图书情报[J]
.科教文汇,2016(2):163-164.
被引量:1
10
陈观发.
理论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8,9(11):1-1.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199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