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经济的工具理性伦理的本性、要求与特点
被引量:1
出处
《现代哲学》
1999年第2期74-79,共6页
Modern Philosophy
同被引文献22
-
1方军.制度伦理与制度创新[J].中国社会科学,1997(3):54-66. 被引量:163
-
2施惠玲.制度伦理研究述评[J].哲学动态,2000(12):10-13. 被引量:22
-
3常修泽.人文价值取向与基础制度规范——关于政府转型的一点思考[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6,8(4):62-65. 被引量:2
-
4王克稳.经济行政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96.
-
5刘丽英.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1-10-15(9).
-
6卢元镇.“足球问题”必须标本兼治[N].学习时报,2010-02-01(006).
-
7足球反赌风暴揭露“系统性腐败”权力配置黑手理应“永久性退场”[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01-22(001).
-
8康芒斯[美].制度经济学(上卷)[M].于树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87.
-
9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82,166.
-
10谢鹏.中国没有一家赚钱的足球俱乐部[N].南方周末,2009-11-09(D18).
二级引证文献9
-
1张广林,康林善.中国足球制度改革之殇[J].体育学刊,2011,18(2):16-20. 被引量:21
-
2彭瀚杰.从默顿失范理论视角论足球偏差行为[J].当代体育科技,2012,2(15):13-14.
-
3万炳军.运动员“绿色”训练理念——基于技术哲学的人文关怀[J].体育科学,2012,32(7):78-84. 被引量:12
-
4周政钰.浅析足球腐败及制度的完善[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6):194-194. 被引量:2
-
5陈茂春,罗立.超高收视率与国人的足球情怀[J].体育文化导刊,2015(9):129-133.
-
6李蕊,高元元.我国青少年运动员培养制度的解构与建构路径[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6,32(6):22-27. 被引量:1
-
7刘川,卢睿,田静.我国青少年五人制足球培养体系问题与反思——基于国外经验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8,37(2):185-188. 被引量:7
-
8郭艳花,史岩,万炳军,赵永军.供需双侧协同:青少年体育锻炼瓶颈治理新模式[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9,34(2):22-27. 被引量:5
-
9康喜来,李德武.新形势下校园足球的角色定位和发展[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7,33(1):85-89. 被引量:5
-
1胡忠雄.墨子义利观新论[J].中州学刊,2003(2):139-142. 被引量:4
-
2梁亮.经济活动中互利原则的伦理审视[J].商场现代化,2009(1):87-87.
-
3王世明.“三十而立”新探[J].社会科学战线,2002(2):255-257.
-
4张安柱,史松波.试论经济理性行为的道德性[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5,27(1):134-137.
-
5刘海龙.试论商业道德规范的科学预制[J].商业文化,1998,0(2):13-14. 被引量:1
-
6苏克明.论道德对社会转型期思想行为的调控[J].党政干部论坛,1997(7):21-22.
-
7姚安泽,刘新华.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原则(上)[J].鹭江大学学报,1998,6(3):1-7.
-
8陈燕.从《外储说左上》第三篇解读韩非的人性“自利”观[J].北方文学(下),2015,0(3):151-151.
-
9陈玉光.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重建[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0-44.
-
10周坤,李榕.市场经济与企业道德[J].中外管理,1996,0(7):2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