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听觉阈限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十四
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7-78,共2页
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
1张颂.关于传受“模式”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一)[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7,22(4):93-93.
-
2徐丹晖,狄国伟.雄辩的口才 艺术的语言──朱镕基总理在电视屏幕上答记者问[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8,23(5):57-59.
-
3王惠.简化字在电视传播中的优势[J].语文建设,1995(1):43-44. 被引量:1
-
4孙雅妮.网络流行语的广告语言特性[J].青年记者,2014,0(01Z):103-104. 被引量:1
-
5焦丽云.学会用镜头说话[J].当代电视,2005(10):60-61.
-
6陈建锋.言语信息差的类型[J].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6(12):74-75.
-
7李斌.试析电视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0(3):53-55. 被引量:2
-
8王士伟.字幕及简化汉字在电视传播中的作用浅议[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4):60-60.
-
9德怀特.博林杰,路式成.视听对于英语发展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83,6(1):44-47.
-
10陈东有.“女书”起源与流传的文化特质[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26(2):99-102. 被引量: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