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0-44,共5页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24
-
1张威.功能语言学关照下的翻译形式等效——《游子吟》英译文的及物性剖析[J].当代外语研究,2010(5):18-22. 被引量:12
-
2飞白.略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诗[J].外国文学研究,1985,7(2):83-90. 被引量:5
-
3赵毅衡.爱米丽·迪金森作品的现代派诗人特征[J].外国文学研究,1980,2(4):88-92. 被引量:4
-
4朱永生.主位推进模式与语篇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27(3):6-12. 被引量:428
-
5王金娥.美国诗坛上的白衣修女——试论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死亡意识[J].山东外语教学,2004,25(5):91-94. 被引量:7
-
6董爱国.埃米莉·狄更生隐退之因探析[J].外国文学评论,2001(3):89-97. 被引量:9
-
7刘保安.近五年来国内的狄金森研究综述[J].外国文学研究,2004,26(5):154-158. 被引量:33
-
8杨甸虹.爱情·死亡·永恒——艾米莉·狄金森诗歌解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7(3):37-40. 被引量:17
-
9戴凡.《喜福会》的人物话语和思想表达方式——叙述学和文体学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9):56-59. 被引量:16
-
10滕延江.称呼语的人际功能及其语用翻译等值[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4(1):32-35. 被引量:21
二级引证文献6
-
1洪流.狄金森的圣事意象与信仰追求[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4):60-63. 被引量:4
-
2徐艳.狄金森诗歌——女性意识觉醒的先声[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5(7):123-125.
-
3薛玉秀.隐居:二元对立的超越——艾米莉·狄金森隐居之谜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09,31(6):45-49. 被引量:1
-
4周云.诗[J].才智(智慧版),2013(4):7-7.
-
5戈芮卿,赵飞.狄金森诗歌中的生态女性主义[J].才智,2013(13):177-178.
-
6张长辉.异样的死亡——解读埃德加·爱伦·坡与艾米莉·狄金森[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0(2):61-62.
-
1秦立彦.棘手的悖论[J].读书,2009(10):93-98. 被引量:1
-
2黄莹.从爱默生到狄更生,超验主义的传承及升华[J].青年文学家,2015(6X):82-83.
-
3谷红丽.孤独才女 傲世诗魂──勃朗特与狄更生诗歌比较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7(2):75-79. 被引量:4
-
4韩石山.徐志摩:一个精心打造的天才[J].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9,0(1):133-136.
-
5ByEmilyDickinson.ThereIsNoFrigatelikeaBook无舟如常[J].新东方英语.中学生(中英文版),2012(5):1-1.
-
6董爱国.狄更生的死亡比喻与基督[J].外国文学评论,2002(3):102-110. 被引量:5
-
7吴静.浅析艾米莉·狄更生的自然观和宗教观[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16(1):12-14.
-
8张先昂.美国诗人艾米莉·狄更生诗歌评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6,10(2):20-27. 被引量:1
-
9周建新.艾米莉·狄金森汉译名发生史及其影响[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1(5):124-125. 被引量:1
-
10诗二首[J].跨世纪(时文博览),2006,0(4):39-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