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7期49-52,共4页
Jiangxi Social Sciences
二级引证文献3
-
1秦伟伟,王卓琳,任文隆.投影寻踪法在生态城市评价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4):10317-10318. 被引量:6
-
2吴丁丁,辛洪芹.南昌市城市森林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9,22(5):56-58. 被引量:1
-
3黄耀志,高文文,仇春辉.城市拟建设用地的生态规划研究——以贵阳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85-988. 被引量:3
-
1王芳,周兴.影响我国环境污染的人口因素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南方人口,2013,28(6):8-18. 被引量:18
-
2张敏洁,王非,周励.渭河现状不容乐观[J].西部大开发,2009(12):14-15.
-
3胡永铨.大力开发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资源”--余姚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和思考[J].中国人才,2009(2):65-66. 被引量:2
-
4史晓宇,杨毅,李正宾.进城务工人员家庭教育的现状与思考——以昆明市为例[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12(2):51-54. 被引量:1
-
5关于我市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调查和思考[J].镇江社会科学,2010(4):11-12.
-
6刘本荣.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须加强人口控制[J].领导决策信息,2001,0(27):24-24.
-
7陈向阳,莫冰.人口压力、环境约束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发展研究,2015,32(1):90-95. 被引量:1
-
8赖柳君,姚文戈.全国各地区环境综合评价的实证分析[J].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4(8):244-244.
-
9戴星翼.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J].广东社会科学,1999(5):114-119. 被引量:6
-
10李福星,赫新宝.邻居情[J].人民调解,2009(11):43-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