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6期51-54,73,共5页
Qinghai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8
-
1张展鸿,罗左毅,李远龙.从人类学角度透视旅游业——以香港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2):28-32. 被引量:13
-
2陶思炎.略论民俗旅游[J].旅游学刊,1997,12(2):36-38. 被引量:109
-
3郑向敏.旅游发展对风情民俗资源的消极影响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18(4):43-47. 被引量:81
-
4马生林.西部生态环境面临威胁[N].青海日报,2002-03-04.
-
5崔风军.风景旅游区的保护与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182-186.
-
6保继刚 楚义芳.旅游地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00-221.
-
7谢彦君.基础旅游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89-91.
-
8彭德成.论中西部旅游资源开发的资本市场战略[J].旅游学刊,2000,15(2):42-45. 被引量:27
二级引证文献23
-
1闫贺平,甘永萍.发展红色旅游的SWOT分析——以桂西为例[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6(1):76-79. 被引量:2
-
2闫贺平.桂西发展红色旅游的SWOT分析及可持续发展对策[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1(2):55-59. 被引量:4
-
3窦开龙.我国民族旅游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存在的问题[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8(2):38-42.
-
4刘敏,陈田,高飞,刘爱利.民族自治区域的民族民俗旅游开发研究--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3):140-146. 被引量:7
-
5常红生.孝感董永资源旅游开发原则及模式探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9,22(10):59-60. 被引量:1
-
6张帅.旅游经济发展中布依族民族文化面临的危机——来自镇山村的调查报告[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09,1(2):117-120. 被引量:2
-
7杜娟,李少游.内蒙古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4(2):52-55. 被引量:2
-
8王联兵,刘小鹏.宁夏沙湖旅游地生命周期分析与发展预测研究[J].干旱区地理,2010,33(3):473-479. 被引量:6
-
9白崇萍.少数民族聚居地旅游开发研究——以广西临桂县东宅江瑶寨为例[J].旅游论坛,2010,3(4):438-441. 被引量:1
-
10李桃.近三年贵州旅游开发研究综述[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5(6):57-62. 被引量:7
-
1三木才.开发天峻县旅游业的框架构思[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5(5):51-55.
-
2张玲芳.天山浪漫之旅[J].小学生作文选刊(中高年级),2013(11):10-11.
-
3陈应松.沿着天山[J].回族文学,2014(3):34-38.
-
4石云涛.北魏西北丝路的利用[J].西域研究,2008(1):27-35. 被引量:1
-
5赵然.天山天池:自然与人文的交融[J].今日中国,2016,0(1):93-95.
-
6省政府调整省地方志编委会组成人员[J].江苏地方志,2007(1):3-3.
-
7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在自治区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新疆地方志,2005(3):2-4.
-
8许英国.发挥民族民俗文化优势推进青海旅游业发展[J].青海民族研究,1994,5(3):40-45. 被引量:1
-
9张晓艳.让新疆天山走向世界[J].大陆桥视野,2012(13):72-73.
-
10罗鹿鸣.实力诗人新作展示——和青海湖有关[J].十月,2015,0(6):233-2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