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1期47-53,共7页
Qinghai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7
-
1董锁成,刘桂环,李岱,李荣生,郎一环.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甘肃省陇西县为例[J].资源科学,2005,27(4):82-88. 被引量:16
-
2张百平,陆大道,马小丁,程选,马鹏,孙然好.国家生态特区构想及其科学基础[J].地理科学进展,2006,25(2):8-16. 被引量:12
-
3郝时远.我国西部地区生态安全堪忧——以青海省生态环境问题为例[J].科学新闻,2006(20):10-10. 被引量:1
-
4李永春,彭玉玲,黄德寅.海西经济区中心港口综合竞争力排序研究[J].特区经济,2008(10):266-267. 被引量:8
-
5周宏春.西部大开发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10(2):43-45. 被引量:23
-
6余春祥.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4(2):130-133. 被引量:58
-
7李永春,许淳.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必须注意规避的经济陷阱[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1):80-8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2
-
1马继雄,王文颖,杜军华.草地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分析[J].青海草业,2001,10(1):29-32. 被引量:7
-
2陶延英,陶延胜.互助县草地退化及防治对策[J].青海草业,2001,10(2):27-29. 被引量:4
-
3马青山,马正炳,张芳,苏呈文.青海省泽库县草地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建设措施[J].草原与草坪,2009,29(3):95-97. 被引量:4
-
4马青山.泽库县“黑土滩”退化草地综合治理[J].草业科学,2009,26(12):161-163. 被引量:3
-
5李永春,胡春元.我国西部生态重建必须重视地方环境立法[J].特区经济,2010(2):197-199.
-
6马正炳,苏呈文.高寒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综合治理途径研究[J].草原与草坪,2010,30(3):87-90. 被引量:5
-
7杨志峰,郭乔羽.青海省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J].青海科技,2001,8(4):6-10. 被引量:2
-
8武体运.青海省草原现状、存在问题及提高草原生产能力的措施[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1,31(4):41-42. 被引量:5
-
9单永体,付咪咪,王艳华.青海G214护坡植被恢复中不同植物配比的恢复效果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5,31(1):144-148. 被引量:3
-
10拉元林.草业是青海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治理的基础[J].草业科学,2002,19(4):7-10. 被引量:12
-
1为西部大开发打造利器[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03,0(S1):34-38.
-
2聂振邦.青海省经济发展的优势[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1998,10(2):17-18.
-
3宋斌.关于加快青海发展的思考[J].青海师专学报,2001,21(2):66-67.
-
4巨伟.对21世纪青海发展的几点思索[J].青海社会科学,2001(6):42-46.
-
5孙州霞.青海发展循环经济基本思路和优先领域[J].青海社会科学,2005(6):69-72. 被引量:1
-
6李震寰,钱静.青海发展的潜在势能与困境[J].开发研究,1990(3):26-28. 被引量:1
-
7宋斌.试论加快青海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4):1-4. 被引量:1
-
8张金兰.青海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性及对策建议[J].青海社会科学,2006(2):37-39.
-
9薛红焰.科学发展观与西部民族地区的跨越发展[J].青海社会科学,2006(1):150-152.
-
10安铮.明日青海:华胜今朝愈辉煌[J].中华儿女,2001,0(22):64-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