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5期42-44,共3页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27
-
1沈湘平.全球化的意识形态陷阱[J].现代哲学,1999(2):44-48. 被引量:45
-
2P.多布雷斯库,唐德权.“非意识形态化”的专家政治神话[J].世界哲学,1978(6):75-78. 被引量:3
-
3华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与贝尔的“非意识形态化理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0(3):35-40. 被引量:3
-
4阳作华,张峰.评民主社会主义的“非意识形态化”倾向[J].理论月刊,1992(2):20-23. 被引量:2
-
5王振华.论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国际关系非意识形态化剖析[J].欧洲研究,1990,12(1):1-7. 被引量:2
-
6金水.文艺“非意识形态性”评析[J].湖北社会科学,1989(6):61-64. 被引量:2
-
7严鸿华.评贝尔的“非意识形态论”——兼论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学说[J].高校社会科学,1990(5):70-75. 被引量:2
-
8王元骧.文学的意识形态性与非意识形态性[J].高校社会科学,1989(1):54-63. 被引量:10
-
9吴元迈.关于文艺的非意识形态化[J].文艺争鸣,1987(4):29-32. 被引量:15
-
10柯鉴清.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思考[J].丽水学院学报,1991,16(4):42-4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8
-
1徐丽霞.从发生学和功能学的视角对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的解读[J].兰州学刊,2005(4):51-52. 被引量:1
-
2苏令银.意识形态概念的历史流变[J].前沿,2008(8):12-15. 被引量:3
-
3毋俊泓.古田会议意识形态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27(5):106-109. 被引量:1
-
4李辽宁.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与高校功能的发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0):28-30. 被引量:1
-
5马寒.批判或超越:近年来马克思意识形态研究的关键问题述评[J].前沿,2016(7):38-43. 被引量:1
-
6朱秀兰.“互联网+”语境下的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2):19-21. 被引量:2
-
7沈洁,王宏.“意识形态”影响机制下的译者主体性[J].上海翻译,2019,0(4):18-22. 被引量:13
-
8索建华,张云飞.意识形态概念在马克思哲学中的涵义及特征[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2,44(2):100-104. 被引量:1
-
1张宏毅.坚持五项原则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挑战[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1994,16(1):22-25.
-
2李晓梅.新形势下加虽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与新途径综述[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0(3):70-74.
-
3王向岭.浅析世界政党非意识形态化的特点及对我党的启示[J].南方论刊,2005(11):7-10. 被引量:3
-
4姜列青.关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与原苏联和东欧工会的演变[J].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1993(4):12-15.
-
5严昭柱.评“文艺的非意识形态化”[J].求是,1990(22):40-44.
-
6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J].湖北社会科学,1990(8):60-60.
-
7侯惠勤.评“非意识形态化”[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1,28(1):1-10.
-
8于洪君.乌兹别克斯坦人民民主党中央第一书记拉苏洛夫谈乌兹别克斯坦现状与党的任务[J].国外理论动态,1993(24):5-8.
-
9谢丽辉.略论政党“非意识形态化”之不可取[J].南方论刊,2006(10):34-36. 被引量:2
-
10金水.文艺“非意识形态性”评析[J].湖北社会科学,1989(6):61-64.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