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新机制
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4期59-63,共5页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二级参考文献16
-
1唐杰,龙隆.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与宏观政策选择的困扰──兼与左大培、刘宪法教授商榷[J].开放导报,1998(4):9-11. 被引量:3
-
2陈伟恕.金融危机的警示与启迪──兼议国家、企业之应策(提纲)[J].开放导报,1997(12):43-45. 被引量:1
-
3张军.社会主义的政府与企业:从“退出”角度的分析[J].经济研究,1994,29(9):72-80. 被引量:98
-
4张杰.中国金融改革的检讨与进一步改革的途径[J].经济研究,1995,30(5):3-10. 被引量:70
-
5易纲.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分析及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1996,31(12):26-33. 被引量:277
-
6Richard G.Lipsey and Peter O.Steiner.Economics,Fifth Edition,PP.885-886,New York 1978.
-
7江其务.《银企信用关系扭曲的制度根源和改革对策》[J].金融体制改革,1997,:43-43.
-
8吴少新.《储蓄转化投资的金融机制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1997年.
-
9高鹤君等,1996,《是买方市场,还是体制矛盾》,《经济参考报》,3月23日.
-
10吴元作.《金融耀化过度—泰国金融危机虚因探折》[J].目际金融研究,1998,(2).
共引文献43
-
1刘忠燕.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储蓄与投资的主体错位[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1999,19(7):50-54.
-
2刘忠燕.发达国家储蓄与投资的特征及启示[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1999,19(4):28-31. 被引量:1
-
3雷晓燕.当前我国国债市场发展与央行宏观调控[J].金融与经济,1999(8):44-46. 被引量:1
-
4何毅.居民储蓄与股市投资的关系综述[J].商,2012(17):121-121.
-
5王海侠.关于我国扩大内需政策使用效果的思考[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1999,0(2):19-24.
-
6包群,阳小晓,赖明勇.关于我国储蓄—投资转化率偏低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4(3):35-42. 被引量:20
-
7包群,阳小晓,赖明勇.我国储蓄-投资转化率的经验性研究:1978~2002[J].统计研究,2004,21(9):12-18. 被引量:20
-
8齐福全,李琼.北京市农村居民储蓄与投资相关关系的实证分析:1978~2003年[J].中国农村经济,2006(8):44-49. 被引量:2
-
9黄永兴,王光辉,黄健林.我国储蓄与投资的计量经济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3(4):466-468.
-
10王相敏,高向飞,陈文娟.商业银行最优存贷款比率:经验模型及实证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56-62.
-
1邱书钦.政府和企业高储蓄率的经济效应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0):10-11. 被引量:1
-
2张洁.关于信贷控制的几点思考[J].金融经济(下半月),2008,0(3):148-149.
-
3刘家新,赵宗华.论我国国民储蓄结构转换中的政府储蓄[J].天府新论,2002(2):3-9.
-
4邱书钦.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7):1-3. 被引量:4
-
5温源.中国降低储蓄率意图明确[J].共产党员(下半月),2009(3):33-33.
-
6马众,赵刘杰.中国高储蓄率问题的成因和对策分析——基于国有企业高储蓄率的研究[J].企业导报,2016(4):22-22. 被引量:1
-
7余静文,李小龙.短期融资券与企业储蓄——融资约束诱发预防性储蓄的视角[J].财经研究,2012,38(12):15-25. 被引量:3
-
8数据[J].新财经,2011(6):20-21.
-
9刘家新,赵宗华.中国政府储蓄实践的历史考察[J].理论与改革,2002(2):66-69. 被引量:2
-
10周友兰.谈在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储蓄工作[J].福建金融,1993,0(6):1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