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49-53,共5页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38
-
1张跃庆.改革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与完善住房社会保障体系[J].中国房地信息,2005,0(9):12-17. 被引量:8
-
2徐晓军.社区走向阶层化[J].社会,1999,19(8):34-35. 被引量:9
-
3程玉申,周敏.国外有关城市社区的研究述评[J].社会学研究,1998(4):56-63. 被引量:70
-
4吴启焰.城市密集区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变机制——从城市群到大都市带[J].人文地理,1999,14(1):15-20. 被引量:64
-
5乔观民,刘振宇.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内部人口空间流动态势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6(5):72-77. 被引量:9
-
6江曼琦.人口迁移与城镇体系规模结构[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70-75. 被引量:8
-
7黄勇,朱磊.大都市区:长江三角洲区域城市化发展的必然选择[J].经济地理,2005,25(1):71-74. 被引量:9
-
8冯健,周一星.近20年来北京都市区人口增长与分布[J].地理学报,2003,58(6):903-916. 被引量:157
-
9吴启焰,张京祥,朱喜钢,徐逸伦.现代中国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机制的理论研究[J].人文地理,2002,17(3):26-30. 被引量:79
-
10闫小培,毛蒋兴,普军.巨型城市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因素分析——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地理学报,2006,61(6):613-623. 被引量:159
引证文献6
-
1徐晓军.住宅小区的阶层化:机遇与挑战[J].城市问题,2001(5):55-57. 被引量:7
-
2彭远春,黄瑞.我国城市社区阶层化趋势探析[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5(1):69-70.
-
3赵凤.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状及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8):19-20. 被引量:11
-
4朱传耿,陈潇潇,顾朝林,李志江.淮海经济区人口城市化区划研究[J].人口学刊,2008,30(2):26-31. 被引量:5
-
5张浩.城市区域经济要素与区划的关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35):257-258.
-
6曾明星,胡琪,曾庆贵.“一城九镇”开发体系下重点城镇人口再分布与城镇化再推进问题及对策——以上海市朱家角镇为例[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0(2):32-36.
二级引证文献23
-
1申亮,岳利民,肖焕禹.城市体育的新范式:都市体育圈——都市体育圈的发展规划及其空间布局模式的探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20(2):88-92. 被引量:43
-
2张祚,李江风,刘艳中,黄琳.经济适用房运行机制下的城市居住空间分异与社会公平——以武汉为例[J].中国软科学,2008(10):37-43. 被引量:14
-
3陈波,张安录.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决策与信息(下旬),2009(12):173-174.
-
4吴慧敏,吴永发.我国居住分异现象演化过程及影响机制分析[J].华中建筑,2010,28(3):161-162. 被引量:1
-
5李君,陈长瑶.国内城市居住空间研究进展[J].现代城市研究,2010,25(9):36-42. 被引量:7
-
6李陈,欧向军,黄翌,刘国平,曹福娟.基于复合指标法对省际边缘区城市化水平测度——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1):21-23. 被引量:11
-
7李政.城市贫富分区问题综述与反思[J].消费导刊,2011(5):40-41.
-
8张祚,李江风,陈双,刘艳中.经济适用住房在城市中的空间分布——基于DEM的武汉市实例分析[J].地理学报,2011,66(10):1309-1320. 被引量:19
-
9张玲,师谦友,牛媛媛,曹双庆.基于GIS的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口城市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12):41-46. 被引量:9
-
10郝建梅.阶层型社区的形成机制及其功能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7(8):599-600.
-
1姜长云.中等发达地区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问题与对策[J].江淮论坛,1992(4):94-98.
-
2刘屹,王娇,唐绍洪.社会分层下过渡地带流浪儿童救助途径探讨[J].社会科学家,2010,25(10):102-105. 被引量:2
-
3刘育林.今陕北话之古入声[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8(3):42-47. 被引量:1
-
4李登弟,朱凯.史籍方志中关于陕西水旱灾情的记述[J].人文杂志,1982(5):93-97. 被引量:2
-
5石硕.汶川地震灾区:岷江上游的人文背景与民族特点——兼论岷江上游区域灾后重建过程中对羌文化的保护[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9):5-10. 被引量:18
-
6王慧艳,陈忠暖,曾荣青.基于行业人口的广东省区域空间结构分析[J].西北人口,2007,28(4):81-84.
-
7葛美玲,封志明.中国人口分布的密度分级与重心曲线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09,64(2):202-210. 被引量:162
-
8张荣天,焦华富.镇江市乡村聚落的形态分异与类型划分[J].池州学院学报,2014,28(3):47-5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