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民社会”及其历史地位──兼评“重建市民社会”
被引量:9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13-21,共9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63
-
1路鹏.西方公民社会理论演进之概观[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1-5. 被引量:2
-
2苏长和.市场、国家与社会:国家在国际关系中作用的限度[J].欧洲研究,1999,20(4):31-38. 被引量:7
-
3储建国.市场经济、市民社会和民主政治[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53(1):58-61. 被引量:35
-
4马长山.市民社会理论:法学现代化的重要基点[J].求是学刊,1999,26(1):74-77. 被引量:11
-
5方朝晖.对90年代市民社会研究的一个反思[J].天津社会科学,1999(5):19-24. 被引量:42
-
6郁建兴.伯恩斯坦的市民社会理论与马克思[J].哲学研究,1997(4):17-23. 被引量:8
-
7童世骏.第三个向度─—与政治、经济关系微妙的“市民社会”[J].欧洲研究,1995,16(3):36-49. 被引量:8
-
8方朝晖.市民社会的两个传统及其在现代的汇合[J].中国社会科学,1994(5):82-102. 被引量:75
-
9陈玉刚.市民社会的发育与西方民主[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7(3):269-274. 被引量:4
-
10王茹.台湾的非营利组织与公民社会建构[J].台湾研究集刊,2004(4):26-32.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9
-
1姜涌.公民社会概念的历史和现在[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51-56. 被引量:6
-
2李洪联.公民社会概念的历史由来和现代含义[J].传承,2010(15):142-143.
-
3鹿春艳.从中世纪的市民社会透视西欧在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地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4):214-215.
-
4蔡宝刚.马克思论市民社会的法律调整[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20(5):105-111.
-
5周书焕.重探公民社会的涵义与特征[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26(4):78-81. 被引量:1
-
6姜涌.公民政治和公民社会刍议[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57-60. 被引量:4
-
7杨友孙,胡淑慧.全球化与全球市民社会的兴起[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6):19-21. 被引量:5
-
8姜涌.公民意识的自觉[J].理论学刊,2003(5):122-124. 被引量:12
-
9李熠煜.当代中国公民社会问题研究评述[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4(2):92-96. 被引量:24
二级引证文献52
-
1梁灿兴.寻回图书馆失落的脊骨——公民社会:近代图书馆发生和发展的基石[J].图书馆,2005(2):16-18. 被引量:20
-
2熊淑媛.论公民意识对政治文明建设的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8):71-72.
-
3李红亚,龙宝新.从现代公民社会理论看公民教育的构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10):10-13. 被引量:3
-
4张宏树,刘毅.媒介素养与中国公民社会构建[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3(4):49-52. 被引量:2
-
5周自豪,张文彬.公民社会与正确对待社会冲突[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5(6):74-75.
-
6刘淑影,于芳.论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与社会资本的培育[J].北方论丛,2006(2):152-156. 被引量:6
-
7周国文.“公民社会”概念溯源及研究述评[J].哲学动态,2006(3):58-66. 被引量:59
-
8周俊.全球公民社会:理论模式与研究框架[J].现代哲学,2006(2):25-34. 被引量:6
-
9郁建兴,周俊.中国公民社会研究的新进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58(3):36-45. 被引量:48
-
10张平,杨建伟.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公民社会研究述评[J].理论与改革,2006(4):157-160. 被引量:1
-
1胡红卫.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议会政治主张述评[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6(3):29-34. 被引量:1
-
2祝毅.以色列的政务秘书工作[J].秘书工作,2010(12):40-42.
-
3刘景华.自治城市:欧洲政治文明试验田[J].史学理论研究,2014(2):12-15.
-
4赵越.中世纪英国自治城市的义务与其封建性[J].魅力中国,2013(31):299-299.
-
5张建平.论古代中西方封建城市的产生及对历史的影响[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89-92. 被引量:2
-
6卢柏军.就中西封建城市产生的不同原因与毕道村商榷[J].社会科学,1986(7):15-15.
-
7张华腾.近年来中国议会史研究综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17(1):33-36. 被引量:1
-
8毕道村.论中西封建城市产生的不同原因的关键[J].社会科学,1985(10):66-69. 被引量:1
-
9黄安年.战后四分之一世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改革和调整(下)[J].兰州学刊,1989(1):79-83.
-
10闵光沛.印度议会民主制述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32(5):86-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