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37-43,共7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154
-
1郭贵春.哈贝马斯的规范语用学[J].哲学研究,2001(5):36-43. 被引量:17
-
2韩运荣.传播学的“玄化”与“细化”——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传播系刘建明教授访谈[J].国际新闻界,1999,21(6):49-51. 被引量:3
-
3储建国.市场经济、市民社会和民主政治[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53(1):58-61. 被引量:35
-
4王振林.生产、语言与交往──马克思与哈贝马斯[J].社会科学战线,1999(4):60-65. 被引量:7
-
5唐兴霖.论国家的层次和职能[J].社会主义研究,1999(3):45-49. 被引量:9
-
6汪俊昌.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谈论市民社会[J].浙江学刊,1999(3):48-56. 被引量:13
-
7傅永军.哈贝马斯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述评[J].哲学研究,1999(2):39-45. 被引量:8
-
8应奇.两种自由的分与合──一个观念史的考察[J].哲学研究,1999(11):32-39. 被引量:8
-
9袁祖社.中国特色“市民社会”的发育及其文化价值探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99-103. 被引量:20
-
10胡伟.在经验与规范之间:合法性理论的二元取向及意义[J].学术月刊,1999,31(12):77-88. 被引量:114
引证文献15
-
1曾海.存在哲学视野中的交往行为理论——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另一种解读[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6):105-109. 被引量:3
-
2郑璐.网络社会与“理想的话语环境”[J].社会科学,2005(1):119-123. 被引量:6
-
3刘伟民.危机干预中谈判语言的语用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2):97-103. 被引量:1
-
4郑璐.哈贝马斯“理想的话语环境”评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21(6):40-44. 被引量:3
-
5王南湜,王新生.从理想性到现实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建构之路[J].中国社会科学,2007(1):43-54. 被引量:37
-
6倪明胜.超越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论哈贝马斯与墨菲对政治哲学自由观的重构[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6):148-154. 被引量:1
-
7李莉春.“信奉理论”与“使用理论”之辩及其对教育实践的意义[J].外国教育研究,2010,37(1):12-18. 被引量:16
-
8张影.评析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点[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8(3):9-11.
-
9金燕.网络教育视野下的英语口语教学[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67-70. 被引量:1
-
10李冷月.媒体传播的“相对性重构”现象初探[J].新闻世界,2013,0(1):164-165.
二级引证文献103
-
1徐丹,郭洁.我国环境行政许可听证主体制度之完善[J].行政与法,2021(9):117-129.
-
2宋冬梅,陈锐思.有效性要求视域下英语专业课堂教师话语生效新论[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22,32(3):144-148.
-
3夏瑞.关于中国三线城市外教网络教育的建议与思考[J].现代英语,2020(3):121-123.
-
4张斌峰.墨家辩学的“有效性”思想——语用学与语用逻辑的维度[J].职大学报,2003(1):3-7. 被引量:4
-
5张廷国,马金杰.在先验与经验之间——论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的经验与先验问题[J].广西社会科学,2007(8):44-48. 被引量:5
-
6朱启友,刘鑫.近年来国内政治学理论若干热点问题研究述略[J].阴山学刊,2007,20(5):73-81.
-
7李新市.社会稳定理论研究如何走向深入[J].大连干部学刊,2007,23(12):16-17.
-
8张廷国,马金杰.经验之痛--论哈贝马斯和阿佩尔的语用学之争[J].南京社会科学,2008(2):10-13. 被引量:2
-
9张满生.斯德哥尔摩现象在人质谈判中的正面作用[J].湖湘论坛,2008,21(4):98-99. 被引量:5
-
10聂长建.辩证推理中的大前提的选择——语用学的视角[J].政法论丛,2008(5):76-80. 被引量:3
-
1李颖新,刘京娟,张燕京.意义理论的语用学转向——简析斯特劳森对于罗素摹状词理论的批评[J].党史博采(下),2009(6):47-47. 被引量:1
-
2郭立东.言语行为论能用来反驳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吗?[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8-24. 被引量:1
-
3莫旻荧.从哈贝马斯理论分析语用推理的有效性要求[J].广西教育,2013(23):39-40. 被引量:1
-
4李佃来.语言哲学的转向和普遍语用学——试析哈贝马斯的语言哲学[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56(4):435-439. 被引量:5
-
5К.-О.阿佩尔,胡万福.交往共同体是社会科学的先验先决条件[J].世界哲学,1989(4):67-72. 被引量:1
-
6张再林.从康德到阿佩尔——先验自我还是无限交往共同体[J].哲学研究,2005(7):87-92. 被引量:2
-
7董琳.语用学与哲学[J].卷宗,2014,4(9):325-325. 被引量:1
-
8贺来.价值理想的当代重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37(4):45-51.
-
9宫瑜.语言意义理解的有效性基础[J].社会科学辑刊,2011(2):34-36.
-
10刘志丹.有效性要求:哈贝马斯对语言哲学的重大贡献[J].外语学刊,2012(3):7-11. 被引量: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