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6-56,共11页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参考文献1
-
1姚文元.评“三家村”──《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的反动本质[J]机械加工,1966(06).
同被引文献27
-
1李杨.当代文学史写作:原则、方法与可能性──从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谈起[J].文学评论,2000(3):52-62. 被引量:73
-
2程光炜.《中国现代小说史》与80年代的“现代文学”[J].南方文坛,2009(3):18-29. 被引量:10
-
3旷新年.“重写文学史”的终结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转型[J].南方文坛,2003(1):3-6. 被引量:92
-
4李杨.“救亡压倒启蒙”?——对八十年代一种历史“元叙事”的解构分析[J].书屋,2002(5):4-15. 被引量:52
-
5陈思和.试论当代文学史(1949—1976)的“潜在写作”[J].文学评论,1999(6):104-113. 被引量:57
-
6洪子诚.“当代文学”的概念[J].文学评论,1998(6):39-49. 被引量:81
-
7刘再复.论文学的主体性(续)[J].文学评论,1986(1):3-20. 被引量:69
-
8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J].文学评论,1985(5):3-14. 被引量:445
-
9刘再复.论文学的主体性[J].文学评论,1985(6):11-26. 被引量:379
-
10蒋小波.解构“文学”,重建“人学”——评《十七年文学:“人”与“自我”的失落》[J].文艺争鸣,1999(6):57-58. 被引量:1
-
1百年中国文学发展管窥[J].当代作家评论,1997(1):122-122.
-
2刘志荣.食指与一代人的精神分裂[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4):45-51. 被引量:3
-
3赵志敏.主流话语下的众声喧哗——对“新英雄人物”问题讨论的思考[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3):83-84.
-
4朱红岩.从忘却自我到心灵告白——中国当代文学管窥[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3(1):33-34.
-
5甘浩.论新文学女性写作的两种书写[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6(3):102-105.
-
6吴平安.听周涛“谝传子”——读周涛语录《天地一书生》随想[J].西部(新文学)(上),2010(18):47-52.
-
7崔凤云.“时代共名”下透射出的人本光芒——“十七年小说”中两个问题女性转化故事的新解读[J].平原大学学报,2007,24(5):49-51.
-
8陈思和,刘志荣.寻求历史与现实的呼应──试论五六十年代的历史题材创作[J].当代作家评论,1999(5):35-41. 被引量:2
-
9陈思和,刘志荣.多民族文学的民间精神[J].中国文学研究,2000(2):37-44. 被引量:8
-
10陈思和.共名和无名:百年中国文学发展管窥[J].上海文学,1996,0(10):71-79. 被引量: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