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现代国际关系》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26-29,共4页
同被引文献21
1 张敏秋.印度公有企业的私营化[J] .南亚研究,1997(1):25-31. 被引量:2
2 赵薇.印度银行业改革[J] .南亚研究季刊,1997(1):24-30. 被引量:3
3 姜鸿.国外吸引外资的经验教训及武汉的借鉴[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2):81-84. 被引量:2
4 任佳.中国与印度经贸关系的发展及前景[J] .南亚研究,2005(2):15-18. 被引量:4
5 由新伟.印度九十年代初经济危机原因探析[J] .南亚研究,2005(2):44-47. 被引量:4
6 国家统计局.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2006.
7 UN. UN Comtrade Database [R].United Nations, 2006.
8 Saran,A.and Guo,C.Competing in the global marketplace: The case of India and China [J]. Business Horizons, 2005, (48) : 135-142.
9 Khanna, Eand Mohan,C.R. Getting India Right [J] .Policy Review, 2006, (135)- 43-61.
10 Srinivasan, T.N. China and India: economic performance,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an update [J].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2004, (15) : 613 - 636.
二级引证文献13
1 吴昊.中日IT产品贸易发展与产业分工关系演进分析[J] .现代日本经济,2007,26(5):20-25. 被引量:2
2 巴殿君,李丽静.论日本与中国台湾地区的经贸关系及其特征[J] .现代日本经济,2007,26(6):48-52.
3 金仁淑.日本对中印投资战略调整研究——政治经济因素探析[J] .现代日本经济,2008,27(1):9-13. 被引量:2
4 关雪凌,肖平.中日贸易的比较优势与互补性分析[J] .现代日本经济,2008,27(5):34-39. 被引量:43
5 张景全.二战前日本的现代化与法西斯化[J] .日本问题研究,2010,24(1):9-13. 被引量:1
6 洪宇,苏宏伟.中国农产品贸易模式的演进与背离:1992~2008[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2(9):62-69. 被引量:7
7 王云凤,李彦.中印对日商品贸易相关性分析[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0(6):166-169.
8 戴永红,秦永红.印度资本市场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J] .南亚研究季刊,2012(4):34-40.
9 张延良,杨小波.基于DEA方法的中印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效率比较研究[J] .南亚研究季刊,2013(1):62-67. 被引量:3
10 万晓宁.中印出口贸易驱动因素的比较研究[J] .南亚研究季刊,2015(1):39-45.
1 赵利根.伊朗核问题走向和平解决[J] .山西老年,2003,0(12):54-54.
2 周边及亚太[J] .国际展望,2003(5):93-94.
3 华碧云.核制裁下的印度对外经济和政策[J] .南亚研究,1999(2):16-22.
4 杜幼康.冷战后的美印关系[J] .国际观察,1995(4):19-23. 被引量:1
5 俞林.关于前苏联核试验的一份“秘密报告”[J] .国际展望,1996(23):12-13.
6 臧世俊.日朝谋求关系正常化[J] .国际展望,1994(22):5-6.
7 李新,李建泽.国际条约和国际组织在地缘政治中的作用——以朝核问题为例[J] .神州,2013(9):229-230.
8 林巧燕.不扩散核武器条约[J] .求是,2010(11):64-64.
9 一个有核的伊朗[J] .学习博览,2009(1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