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94-94,共1页
CPC History Studies
二级引证文献8
-
1沈海波.高一涵《金城集》未刊手稿略述[J].飞天,2009(24):90-91.
-
2吴汉全.高一涵研究的现状及今后的努力方向[J].安徽史学,2007(6):114-125. 被引量:4
-
3吴效马.近五年来国内五四运动史研究的进展与趋向[J].教学与研究,2009(5):89-96. 被引量:1
-
4刘黎红.五四时期瞿秋白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认知[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1,28(4):79-86.
-
5胡梅仙.自由主义的中国本土化——中国文化自由主义的兴起[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4(3):88-97.
-
6郭道平.1921年前后的中国政治学科建设——以高一涵译《十九世纪政治思想史》为线索[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142-155. 被引量:1
-
7程玉婷.“理想国民”:早期《新青年》的青年构想(1915-1918)[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3(3):16-28. 被引量:2
-
8陈瑞.“五四时期”高一涵的国家观与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异同[J].同行,2016(12).
-
1林绍春.认识阶段划分中的若干问题[J].求实,1990(7):16-20.
-
2李贺林.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发展的目标、过程与基本要求[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3):22-25. 被引量:4
-
3颜晓萍.我党“三面旗帜”形成的客观过程与历史必然性[J].理论导刊,2001(6):9-11.
-
4姜小川.中国古代刑讯制度及其评析[J].证据科学,2009,17(5):517-564. 被引量:15
-
5宋加法.论依法治国的客观历史必然性[J].特区法坛,2000(1):21-22.
-
6张绪雄.中国共产党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台政策新突破[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3):35-39.
-
7周克庸.张隐韬与津南起义[J].党史文汇,2001(5):32-35.
-
8薛红焰.论社会主义对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性贡献[J].青海师专学报,2004,24(6):57-60.
-
9高志瑜.浅析反腐败斗争的成效[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6,23(2):13-14.
-
10余梓东.民族关系辨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2,13(4):35-40.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