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7-80,共4页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共引文献11
-
1朱正华.金庸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儒、道、佛的参渗[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2(9):43-45. 被引量:2
-
2仲浩群.感悟苍茫人生——《天龙八部》中的爱恨情仇[J].茂名学院学报,2008,18(2):59-61. 被引量:1
-
3邓陶钧.金庸小说中的情爱诗学[J].莆田学院学报,2009,16(4):57-61. 被引量:1
-
4包树望.论复仇观念的节制、消解与超越——以《碧血剑》为例[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2(5):80-82.
-
5刘晓民.论《神雕侠侣》中的道家情怀[J].嘉兴学院学报,2016,28(1):25-30. 被引量:2
-
6李畅.一个皇太极,三个故事——以《碧血剑》《倾城倾国》《独步天下》为中心[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4(6):27-31.
-
7姜华,张涛甫.媒以达通:媒介学视野下的“金庸传奇”[J].新闻记者,2020(12):45-55. 被引量:3
-
8熊敏.金庸小说武侠意识形态研究的学术建构与学术思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0(2):81-95. 被引量:5
-
9熊敏.金庸小说的现代性研究与学术建构[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1,37(3):54-63. 被引量:5
-
10张晓宇,陈哲,王笑小.代际差异视角下北京大观园的地方认同研究[J].红楼梦学刊,2023(5):261-275.
同被引文献16
-
1冷成金.金庸小说与民族文化本体的重塑[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5,9(6):86-92. 被引量:12
-
2杜道明.道家虚静说及其美学意义[J].中国文化研究,2000(1):78-84. 被引量:12
-
3张慧.金庸武侠小说与道家文化精神[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1(2):8-11. 被引量:4
-
4周立升.全真道的创建与教旨[J].文史哲,2006(3):71-74. 被引量:2
-
5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2009.
-
6韩云波.中国侠文化:积淀与承传[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57;135.
-
7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2.
-
8冯其庸等评点,金庸著.金庸武侠全集[M].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8
-
9陈鼓应.老予今注今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
10郭齐勇,冯达艾.新编中国哲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
1林江,石杰.汪曾祺小说中的的儒道佛[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1995,26(4):41-46. 被引量:7
-
2祁建立.续论“丑”在审美范畴中的表现[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5):84-85.
-
3李雪梅.解析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的一片叶子》中的仁爱儒学[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2):67-68. 被引量:3
-
4钱志富.仁心·善感·静观——论做诗人的三条件[J].中外诗歌研究,2001(1):11-12.
-
5黄雨婷.从曹植的乐府诗看其儒道佛思想[J].文学教育,2016(17):66-67.
-
6杨丽宏.超然物外 旷达洒脱——苏轼《前赤壁赋》儒道佛思想赏析[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3):43-45. 被引量:2
-
7杨艳秋.论汪曾祺艺术世界中儒道佛思想的交融与体现[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05-106.
-
8刘秋月.王维与华兹华斯诗歌和谐美的比较研究[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0(10Z):41-42.
-
9许端.疯狂与节制——评《达洛卫夫人》中克拉丽莎的形象[J].宜宾学院学报,2004,4(6):110-112. 被引量:7
-
10黄桂云.略论王维与孟浩然的隐逸[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20(2):41-42.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