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西作品中比喻差异及其社会文化成因
被引量:
2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对《中外比喻词典》中的爱情比喻进行了穷尽性的统计及后续分析,探讨了比喻的机制,认为传统中国作品中的比喻思维比起西方作品较为狭窄。
作者
刘英凯
机构地区
深圳大学文学院外文系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31-137,共7页
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中外比喻词典》
比喻思维
喻体
本体
分类号
I044-03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2
引证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72
1
刘再雄.
英语人体部位词习语意义的认知解读[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4):81-82.
被引量:3
2
徐珊珊,焦聪聪,韩薪,张明芳,蒋艳.
英汉习语喻体差异的文化烙印及其翻译策略[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S1):50-52.
被引量:4
3
沈家煊.
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
.当代语言学,1998(3):41-46.
被引量:496
4
朱章华.
英汉比喻性词语中文化内涵及翻译[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2(6):124-128.
被引量:4
5
张贤平.
朴素美、乡音美、形象美——略谈沈从文作品的语言特色[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7(4):44-48.
被引量:1
6
马国强.
“双关”称名之由来[J]
.当代修辞学,1998(6):40-40.
被引量:14
7
王志伟.
英语双关传统述评[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4,20(4):164-166.
被引量:6
8
杨自俭.
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建设问题[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20(5):123-127.
被引量:10
9
陈许.
英汉比喻的民族特点初探[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23(4):26-29.
被引量:8
10
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述(一)[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23(5):22-26.
被引量:66
引证文献
20
1
廉晓璐.
英汉比喻对比探微[J]
.现代英语,2020(18):118-120.
2
陈晓彬,王龙云.
花旗危机质疑混业经营[J]
.金融博览,2002(11):55-55.
3
侯可怡.
关于英汉人体隐喻化认知异同原因的研究[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2):364-365.
4
梁洪英,张菁.
试论汉英比喻中的“二柄”与“多边”[J]
.韶关学院学报,2005,26(7):103-105.
5
王志伟.
汉语双关传统述评[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22(4):133-136.
被引量:2
6
王志伟.
论中国文化中的双关传统[J]
.湖北社会科学,2006(4):109-112.
被引量:7
7
王银平.
英汉人体隐喻对比研究[J]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3):92-94.
被引量:2
8
叶蓉.
汉语比喻辞格的文化观照[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3):121-123.
9
承云.
英汉喻体的文化认知比较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9(3):148-153.
被引量:1
10
陈颖.
汉英爱情比喻差异的文化探析[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79-80.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彭志斌.
国内双关研究述评[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9(3):139-142.
被引量:4
2
仝小琳.
平淡中见新奇——赵树理小说中的比喻艺术[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6,26(5):61-62.
被引量:1
3
陈雅.
双关语认知特点分析[J]
.南京社会科学,2007(12):135-139.
被引量:3
4
田旭.
英汉人体隐喻化对比研究[J]
.科技信息,2008(34):247-247.
5
刘杰.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对汉英词汇联想意义的影响[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12-313.
被引量:3
6
郭曼曼.
从隐喻角度看英汉人体词的认知对比[J]
.考试周刊,2009(10):39-40.
7
徐平.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意象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9(10):87-89.
被引量:9
8
苏杰.
“双关”名义考辨[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0(3):42-43.
9
薄景山.
喻体选择的文化认知与中西方思维差异——汉英对比研究[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2):151-151.
10
赵金宇,冯彦.
商业广告语篇中的情态资源[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222-223.
被引量:4
1
彭丽霞.
“酷吏”的悲剧[J]
.科教文汇,2007(08X):167-167.
2
姚文振.
浅析希腊罗马神话对西方文学作品的影响[J]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2):116-117.
被引量:2
3
吴凌.
不可逆转的变异的开端——略论初期白话诗中“比”的变异[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31-34.
4
朱国贝.
文学,在浩劫中叛逃——析文革时期文人的叛逃情结[J]
.文学教育(中),2010(4):35-36.
5
姚铄姿,王雪瑞.
紫色在《紫颜色》和《紫色》中的象征意义及对比[J]
.青年与社会(下),2015,0(6):285-286.
被引量:1
6
魏蕊.
《红楼梦》中赞美语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
.华夏女工(华夏教育),2009(11):274-275.
7
韩国涌现“中国作品热”[J]
.金山,2008,0(3):19-19.
8
海子.
钱钟书评说诺贝尔文学奖[J]
.中外文摘,2011(18):33-33.
9
杨军会.
从《普通语言学教程》中的比喻看索绪尔的语言学思想[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34(9):64-67.
被引量:4
10
李佐玲.
庞德对中国作品意象派的解读[J]
.芒种(下半月),2014(1):113-114.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