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学衡》主要作者的个体命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学衡》是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刊物,围绕该刊形成了“学衡派”文化保守主义文人群体。本文着重展示几个代表人物的文化理想和道德操守。
作者
沈卫威
机构地区
河南大学
出处
《河南社会科学》
1998年第5期25-31,共7页
Henan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学衡派
文化保守主义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3
1
李怡.
论“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学运动[J]
.中国社会科学,1998(6):150-164.
被引量:36
2
郑师渠.
学衡派史学思想初探[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31-38.
被引量:5
3
旷新年.
学衡派与新人文主义[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1(6):90-99.
被引量:11
4
郑师渠.
论吴宓的道德观[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6):27-33.
被引量:1
5
高玉.
胡适白话文理论新评——从胡适与“学衡派”的分野入手[J]
.学术研究,2001(10):89-95.
被引量:3
6
桑兵.
厦门大学国学院风波——鲁迅与现代评论派冲突的余波[J]
.近代史研究,2000(5):71-93.
被引量:19
7
张贺敏.学衡派与吴宓研究70年[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3).
8
李步嘉.陈寅恪、吴宓与刘永济交往诗钩沉[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03).
9
[陈寅恪著],陈美延.诗集[M]三联书店,2001.
10
蒋天枢.陈寅恪先生编年事辑[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引证文献
1
1
刘焱鸿,赵正彬.
文化视野下的吴宓——兼论吴宓陈寅恪交往之于《学衡》[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4,25(4):42-52.
1
王骏骥.
鲁迅郭沫若侠义观比较论[J]
.鲁迅研究月刊,1993(9):25-32.
被引量:5
2
姜海平.
我看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流传于世的深意[J]
.青年教师,2008(7):55-57.
3
邓无瑕,李建国.
论虞世南应制诗的隋唐之变[J]
.三峡论坛,2015(5):95-98.
被引量:1
4
徐可.
人无疵不可与交——漫话古代文人之五[J]
.当代人,2017,0(4):89-91.
5
彭沁.
坚守内心的道德准则——品读简·奥斯汀[J]
.新读写,2012(1):29-29.
6
杜贵晨.
《水浒传》的作者、书名、主旨与宋江[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8,28(1):49-57.
被引量:12
7
张琳琳.
“自然之子”的心灵写真[J]
.青年文学家,2013,0(17):36-36.
8
毛晓雯.
尹吉甫与泸州美酒[J]
.环球人文地理,2012(1):116-117.
9
朱洪.
刘半农与苏曼殊交往始末[J]
.江淮文史,2007(5):75-81.
10
廖久明.
以崇敬之心论鲁郭恩怨——评王锦厚先生的《决不日夜记着个人的恩怨》[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5):27-29.
河南社会科学
199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