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佛教唯识学的对象理论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象理论集中体现了唯识学的理论特色。本文从现代哲学的视野,通过对万法唯识所变、相分、所缘缘、三类境等命题的解析,系统阐述了唯识学的对象理论。唯识家一方面坚持万法唯识的理论原则,同时对现实世界的实在性和价值也没有简单地否定,唯识学力图在意识范围内解决表象如何与生活实践相符合的问题,具有融汇、超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倾向。
作者
魏德东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出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7-80,共4页
Thinking
关键词
阿赖耶识
相分
所缘缘
三类境
分类号
B946.3 [哲学宗教—宗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1
姚维.
魏晋佛性论──兼谈玄学情性论[J]
.人文杂志,1999(2):21-24.
被引量:2
2
祁志祥.佛教理论对中国古代审美认识论之影响[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2).
引证文献
1
1
邱巧.
从禅宗“妙悟”发展轨迹看“意境”说[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21(3):78-8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傅千里.
十年来禅宗美学研究综述[J]
.云梦学刊,2009,30(1):33-37.
被引量:5
1
玄奘.
佛言祖语[J]
.法音,2005(5):1-1.
2
宋丽.
从认识论角度看汉传因明和墨学之异同[J]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S1):65-66.
3
魏德东.
唯识学识转变论解析[J]
.中华文化论坛,1999(2):80-87.
4
唐仲容.
佛教的因果观[J]
.法音,1991,0(12):3-13.
5
徐湘霖.
唯识相分理论的现代意义——以“所缘缘”义为例[J]
.宗教学研究,2003(2):41-45.
被引量:1
6
远志.
说“缘”[J]
.佛教文化,1992(3):14-14.
7
王健.
论佛教唯识学认识论中的主体意识[J]
.世界宗教研究,1998(3):63-68.
8
唐仲容.
关于佛教的认识论(中)[J]
.法音,1989(11):31-37.
9
吴可为.
唯识学“所缘缘”略析[J]
.浙江学刊,2002(4):95-101.
被引量:1
10
佛教四缘说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
.中国宗教,2009(5):75-75.
被引量:1
思想战线
199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