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本质:从本质论回到存在论的思考──兼与杨春时先生商榷
被引量:2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80-84,共5页
Academic Monthly
同被引文献17
-
1李三虎.当代西方建构主义研究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1997(5):12-17. 被引量:42
-
2朱志荣.实践论美学的发展历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3):298-305. 被引量:8
-
3陆贵山.试论文学的系统本质[J].文学评论,2005(5):5-13. 被引量:31
-
4南帆.文学研究:本质主义,抑或关系主义[J].文艺研究,2007(8):4-13. 被引量:95
-
5方克强.文艺学:反本质主义之后[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0(3):1-6. 被引量:30
-
6王晓华.走向实质多元主义的理论建构——我看本质论与建构论之争[J].文艺争鸣,2009(5):12-17. 被引量:8
-
7董学文,陈诚.超越“二元对立”与“存在论”思维模式——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文学、美学本体论[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3):1-6. 被引量:22
-
8曹顺庆,文彬彬.多元的文学本质——对本质主义和建构主义论争的几点思考[J].文艺争鸣,2010(1):36-42. 被引量:19
-
9单小曦.“反本质主义”之后的文学本质论反思——文学存在论研究(一)[J].社会科学研究,2010(4):171-177. 被引量:4
-
10胡友峰.反本质主义与文学理论知识空间的重组[J].文学评论,2010(5):13-19. 被引量:10
-
1走出文艺理论的困境[J].戏剧艺术,2002(1):111-112.
-
2杨春时.语言的命运与人的命运——《马桥词典》释读[J].文艺评论,1997(3):35-39. 被引量:7
-
3张文通.杨春时:不懈的探索者[J].厦门文学,2005(9):50-51.
-
4朱献贞.鲁迅“厌恶西化”吗?——也谈鲁迅的“西化观”兼与杨春时先生商榷[J].粤海风,2005,0(1):53-57. 被引量:3
-
5林朝霞.思愈深,史遂真——评杨春时主编《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J].文艺评论,2011(11):20-22.
-
6刘淮南.本质“转换”与文学新解——关于王一川和杨春时的文论教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5(4):119-123.
-
7文学的三重本质:原型意义、现实意义和审美意义[J].学术界,2004(2):283-283.
-
8陈定家.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的研讨与探索[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11):92-93.
-
9印晓红.文心所系 斗转星移——评杨春时《百年文心——20世纪中国文学思想史》[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5(3):139-140.
-
10历史与道德的二律背反[J].文艺理论研究,1993(4):70-70.
;